20171204 中新社

吳宇森重現熱血英雄本色

睽違14年再拍槍戰 動作戲充滿吳式浪漫

image
▲11月22日,《追捕》台北首映典禮,香港導演吳宇森變魔術,把河智苑畫的鴿子變成真的白鴿。(本報系資料照片)
▲電影《追捕》戲中大陸男藝人張涵予(右)與日本影星福山雅治有大量對手戲。(取自豆瓣網)
▲《太平輪:驚濤摯愛》劇照。(取自豆瓣網)
▲香港知名導演吳宇森(右2)曾客串電影《英雄本色》。(取自每日頭條)

日本電影《追捕》曾引發轟動。時隔近40年,著名華人導演吳宇森把《追捕》重新搬上大銀幕。14年沒碰槍的吳宇森,終於重返最強領域。《追捕》中依然保留吳宇森強烈的個人風格,雙槍、雙雄、白鴿這些標識性的元素不能少,動作戲激爽中充滿吳式浪漫。

一張辦公桌、一杯水、一副眼鏡、一盒藥,除此房間裡沒有任何昂貴裝潢。生活一向清貧低調的香港導演吳宇森,幾乎把浮華生活給他愛的電影,作為無數經典港片的締造者,讓他評價自己的作品,至今沒有一部電影讓他真正滿意。

被稱暴力美學之父

師承大師張徹、香港英雄片集大成者、「暴力美學之父」,縱橫電影江湖50年,吳宇森似乎擁有影壇一切殊榮,但卻對自己無比挑剔。「我不是大師,離大師還很遠,我只是愛電影。現在人變化太快,看電影越來越懶,很多人跟我說不想看復雜的情節,只想看明星,很難有人再去探討為何要這樣拍、這樣配樂、這樣構圖,沒有了情懷,還是電影嗎?」

在《追捕》拍攝過程,為在有限時間把影片做到最好,經常要連夜趕戲,緊張的拍攝節奏、時不時的通宵達旦,對71歲的吳宇森來說是不小的考驗。

從不看自己拍的電影

飾演真由美的大陸女演員戚薇,至今都記得拍攝過程中,崩潰大哭的經歷,因為有場戲沒把日語台詞準備好,讓她自責、愧疚,「吳導沒有一次離開現場,常連續工作3日不休息,每一個畫面他都要仔細看。」提起辛勞,吳宇森語氣淡然,「只是盡能力為電影好。真的不辛苦,就像我在片場走路的速度,快得把他們嚇一跳。」

「我從來不看自己拍的電影,任何一部,我都沒看過第二遍。」吳宇森強調,「品質永遠是電影的第一位,不管票房成功與否,商業還是藝術,要讓電影好看,還要讓它在十年後拿出來依舊好看,經得起時間推敲。想達到這樣的要求,電影的製作過程就必須嚴謹、嚴格。絕不接受短時間內的速成,所以合作前會找互相瞭解的投資方,一是不想做勉強自己,二是要有充分的時間、條件讓演員發揮。

就像吳宇森作品中的主角,他的人生同樣帶點傳奇色彩。童年時生活在貧民窟,父親染癆病,在教會幫助下,才得以讀完小學、國中,看慣貧富懸殊、歧視冷漠,他在暴力與信仰的拉扯中長大。吳宇森自幼喜愛戲劇、電影,國中畢業後因擔任電影《死節》的編劇而踏入電影圈;1971年,進入邵氏片場成為張徹的學徒,擔任副導演,一部戲只有600港元的報酬。

編劇胡大為曾說,吳宇森是他在邵氏片場見過最勤奮的導演,收工的酒局他幾乎不去,一是因為沒錢,二是要把整理當日的拍攝素材。比起工作的繁重,吳宇森更急躁的是沒人可以溝通,「我不是科班出身,只能用電影去解釋想法。」

落魄時,好友徐克力排眾議支持他翻拍1960年代龍剛執導的《英雄本色》,這部由一個不得志的導演吳宇森、一位過氣明星狄龍、一個被稱為「票房毒藥」的演員周潤發合力打造的影片,上映後創下當時香港開埠以來票房最高紀錄。

客串打戲不用替身

除了導演,吳宇森時常讓自己在電影客串。《英雄本色》裡他飾演探長,《喋血街頭》則親自上陣與梁朝偉對戲,當時一個危險動作痛得他直接倒地,「那個年代,在危險演員都不想用替身,《鎗神》中有個鏡頭是梁朝偉,在辦公室開槍打碎玻璃,碎片直接飛到眼睛,可把我嚇壞了。」

拍完《鎗神》,吳宇森變賣家當,前往好萊塢闖蕩。身居當年全球票房榜首的《不可能的任務2》,他成為好萊塢為數不多有「最終剪輯權」的導演。

2006年,吳宇森決定回歸,只為完成心願,拍一部能展現中國精神的電影。兩年後,電影《赤壁》上映;隨後吳宇森再次帶著他籌備多年、耗資4億元的《太平輪》登陸銀幕,這艘巨輪卻遭遇嚴重的「翻船」,票房口碑的雙失利,成為吳宇森最艱難的一段歲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