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德會戰壯烈慘勝
抗日英烈餘生錄(廿六)

常德會戰對黃世忠而言,是一次真正的震撼教育。
在洞庭湖前線與第73軍僵持不下的日軍,亦傷亡慘重,補充不繼,主動的從戰場上撤退。到了12月9日,歐震將軍指揮的第20集團軍到達常德,進入戰場乘勝追擊。國軍贏得最後勝利,戰役宣告結束。只是第73軍在交戰的過程中仍遭遇相當慘痛的犧牲,尤其是擔任暫編第5師師長的彭士量將軍,更是在石門作戰中壯烈殉國。
由於第73軍的死傷實在是太大,軍事委員會解除了原本指派汪之斌出任第73軍軍長的命令。於是第29集團軍副總司令彭位仁將軍,便繼續兼任第73軍軍長的職務。
參加贛江追擊戰役
常德會戰對黃世忠而言,是一次真正的震撼教育。不像在長沙時所執行的後方警戒任務,這次他是真槍實彈的與日軍面對面戰鬥。日軍戰鬥力頑強,而且看不起放下武器投降的軍人。如果他們放棄抵抗的話,恐怕也難逃被第68師團集體屠殺的命運。因此黃世忠唯一的選擇就是苦鬥必勝、苦幹必成還有堅苦卓絕的戰鬥精神撐到最後。
第73軍在常德會戰結束後回到第9戰區戰鬥序列,與第74軍、第100軍一起成為第24集團軍司令王耀武將軍手下的主力部隊。想不到平靜的時間過不到半年,日軍又發動了志在打通整條大陸交通線的「一號作戰」。負責攻取湘桂鐵路的第11軍司令官橫山勇,這次動員了28萬兵力向第9戰區進攻。面對這樣兵力優勢的大軍來犯,即便是用兵如神的薛岳也不敢輕鬆。
更重要的一點,則是橫山勇的作戰指揮能力遠在他的前任司令官阿南惟幾將軍之上。在對薛岳的「天爐戰法」進行了詳細的研究後,橫山勇命令日軍兵兩路攻擊進攻長沙。第一路以優勢兵力直攻長沙城下,誘使第9戰區的主力部隊出來與日軍決戰。緊接著第二路部隊將繞到第9戰區主力部隊的後方,配合第一路部隊包圍企圖徹底殲滅國軍的有生戰力。
橫山勇這個狡猾的戰術布局,成功的讓薛岳將軍不得已放棄長沙。長沙城6月19日失守後,日軍第11軍繼續向衡陽進攻,但是卻因為國軍第10軍方先覺軍長的誓死抵抗而陷入苦戰。方先覺將軍在衡陽撐到8月8日,終於因為手下將士犧牲太過慘重,再加上第10軍始終無法得到友軍援助,接受了橫山勇將軍的停戰條件。
為時長達47天的衡陽保衛戰終於結束,日軍也將進攻焦點由湖南省轉往廣西省。長沙與衡陽的失守並沒有讓薛岳將軍氣餒,他將第9戰區長官司令部遷移至200公里外的耒陽,繼續組織小規模戰鬥以騷擾日軍。到了民國34年4月,抗戰的局勢伴隨著中印公路的通車走向好轉。在駐華美軍司令魏德邁將軍與中國陸軍總司令何應欽將軍的規劃下,國軍準備投入中國戰場上的最後反攻。
第24集團軍在美軍顧問的協助下改編為第4方面軍,負責湘西地區的戰鬥。第73軍所轄下的第15師、77師與193師則因為被納入「阿爾發計劃」,開始接收美式裝備。恰巧在這個時候,直屬第9戰區的第60師被薛岳將軍撥調給由梁漢民擔任軍長的第99軍指揮,第73軍特務營營長郭光程則奉命到第60師報到。
郭營長把這個消息告訴了手下愛將黃世忠,問他有沒有興趣跟著自己一塊去99軍發展。考量到若繼續留在第73軍特務營,將很難向上發展,黃世忠決定追隨老長官到第99軍戰鬥部隊服務。黃世忠如願以償的,被分發到了第60師第180團第1營第3連第1排擔任中尉排長。民國34年7月,前方傳來盤據廣東地區的日軍第27師團與40師團進入贛州,沿著贛江向北方撤退的情報。
隨即薛岳將軍命令第9戰區各部隊展開追擊,黃世忠跟著第99軍再度踏上戰場。這場史稱為贛江追擊戰的軍事行動,也將是他在抗戰期間的「最後戰役」。據黃世忠回憶,他們由民國32年11月起為第14航空軍用於空襲日軍海上補給線的遂川出發,一路經過萬安、泰和、吉安與吉水向南昌追擊撤退的日軍。白天日軍會在一個山頭上修築防禦陣地,與追擊中的第99軍對峙。
日軍喪失戰鬥意志
等到了晚上,他們利用夜間的掩護實施撤退行動,向南昌方向逃竄,第99軍繼續追擊。追擊過程中,黃世忠奉命攔截不少落單、受傷或者生病而遭到遺棄的日軍戰俘。雖然大家對日本人恨之入骨,但是在梁漢民軍長的嚴格命令下,沒有人傷害過這些俘虜。這些日軍戰俘,都會被押送到團部接受情報官審訊,做為瞭解敵人動態的消息來源。
此刻戰局顯示日本戰敗投降已經是時間上的問題,所以他親自接觸到的日軍戰俘都如洩了氣的氣球一般毫無戰鬥意志,武士道精神早就蕩然無存。整個追擊的過程中,不時天空會出現美軍第14航空軍的P-40戰鷹式與P-51野馬式戰鬥機炸射撤退中的日軍。遠遠看著過去囂張的日本侵略者被打到抬不起頭來,第99軍全體將士的士氣都高的不得了,準備一鼓作氣打到南昌去。(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