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者嘆:台灣廢核 加劇人才流失

廈門大學能源學院與新竹清華工程與系統科學系近期簽署MOU,借助清大培育人才。此前大陸釋出惠台31條,也向台灣核能人才招手,對台開放民用核設施人員資格考試;新竹清華核工系教授葉宗洸感慨,政府堅持廢核,只會加劇核工及能源人才快速流失。
新竹清華2011年在校慶系列叢書《原子能與清華》中指出,大陸預計在2020年投入1.3萬名核能技術專才,但育才速度緩不濟急,目前僅年均千名核工科系畢業生投入核電產業。葉宗洸說,光是福建,就有8部核電機組在運轉,以此可見大陸對核能人才需求的殷切程度。
葉宗洸也提到,大陸透過惠台31條向台灣核能人才招手後,隨後又再針對核工領域,發布補充條款,即希望能找到擁有輻射防護、反應器運轉人才,陸方深知台灣這方面專才不在少數,因此希望透過政策吸引人才西進。
葉宗洸指出,政府對核能人才的理解,只放在核能發電領域,「民進黨政府堅持廢核,把自己做小了!」忽略核電廠除役需25至30年的期程,這個階段也需要大量核能人才投入;在輻射應用、輻射醫學等面向,也都需要核能人員;新竹清華核子工程系在1964年首度招生,50多年來從事核能人才培育,「好不容易建立基礎,卻因政府廢核,打壓核工人才培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