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516 記者賴志昶/綜合報導

漢代人怎生活? 河南墓葬揭祕

「迷你豬舍」最受注目 一窺農家生活風貌

image
鄭州西南區域發現160座漢代墓葬。(CFP)
出土畫像磚、銅錢、銅碗、陶器等各類文物1000多件。(CFP)
經過近兩個月的考古發掘,此為出土的畫像磚。
(新華社)
出土的文物中,絕大部分為生活用具迷你版,此為紅彩鋪首陶奩。(新華社)
此為出土的陶豬圈。
(新華社)

河南鄭州日前挖掘出160座兩漢時期墓葬,出土1000多件形形色色的各類文物。其中,除了銅器、陶器以及鐵劍外,最受注目的就是一款冥器(陪葬品)「迷你豬舍」。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考古工地負責人高讚嶺說,這件陶製豬舍分為上下兩層,上層是廁所,下層為豬舍,旁邊有樓梯,揭示出漢代農家生活的真實風貌。

鄭州做為大陸傳統古都之一,不僅有豐富的文化遺產,城市文明也綿延數千年之久。鄭州近期經過將近2個月挖掘,考古出160座墓葬,其中120座為西漢時期,40座屬於東漢;同時也發掘出1座東漢時期水井、1座東漢時期陶窯。

陶器類文物最豐富

西漢墓葬分為豎穴式墓道土洞室和豎穴式墓道土壙空心磚室,墓頂也有平頂和斜頂兩種區別,墓壁則由空心磚齊縫壘砌;東漢時期墓葬則是斜坡式墓道土壙小磚室,墓頂為拱頂和穹隆頂兩種,由小磚錯縫平砌而成墓壁。

高讚嶺指出,這160座兩漢時期墓葬共出土1000多件文物,品項繁雜;其中,銅器類就包含銅鏡、銅錢、銅帶鉤、銅碗、銅甑(蒸食用具);鐵器類有鐵劍和鐵環首刀;陶器類的文物最為豐富,出土陶倉、陶壺、陶罐、陶灶、陶奩(盛裝婦女梳妝用品的小匣子)、陶案、陶磨等,且都是完成品,相當珍貴。

陶器文物中,一件迷你豬舍成為焦點。高讚嶺指出,漢朝時期民眾的廁所都是與豬舍建在一起,當時農業發達,但肥料較難取得,因此養豬不僅是為了飲食,也是為了堆肥。

除了陶製豬舍外,還有一件直徑約10公分的小磨盤同樣引起注意。高讚嶺說,這件磨盤的結構與現今農村的磨盤一模一樣,顯示大陸農村生活經過2000年,整個磨盤形式仍未太大變化。

一座西漢墓葬還出土雕飾精美的畫像磚,上頭畫有青龍、白虎、朱雀、玄武等四大神獸,以及御風而行的仙人,令人嘖嘖稱奇。高讚嶺說,這些圖案是古人對未來的美好願景,同時也顯示出漢朝人民的獨特審美觀;該座墓葬還出土3塊造型逼真的鹿首磚,就砌在墓室門楣上,寓意著「福祿」的概念。

多為迷你版生活用品

此次考古出的1000多件文物中,大多為陶製的迷你版生活用品,也就是冥器。兩漢時期社會重視墓葬,以厚葬為德,不少人甚至傾家蕩產也要為親人辦好喪事,因此漢朝墓葬的陪葬品特別豐富。

高讚嶺表示,這160座墓葬都是平民墓,且附近就是鄭州的常廟古城,以此評斷此地應是常廟古城附近居民的墓葬區。

高讚嶺稱,透過此次考古,能夠了解該區域的文化性質與年代,獲得兩漢時期墓葬形制的重要考古資料,將為研究漢代生活習俗、喪葬制度、社會制度等提供重要的科學依據。

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長顧萬發表示,鄭州過去的考古中,較少出現兩漢的遺跡,這次挖掘填補這段空白經歷;目前已收集完出土文物與相關資料,未來將對古人的社會制度進行更深入的探討。

小靈通 冥器

又稱明器、陪葬品以及隨葬品。通常人死後親屬會將死者生前慣用物品、珍藏品與死者一同埋葬,這成為冥器的基本由來。社會階級產生後,帝王、富人或貴族會根據他的富裕程度或位階大小,而擁有大小規模不等的陪葬品。在歷代墓葬的隨葬品中,除了發現生活用品的仿製品外,還有房屋、井、倉、灶、豬圈、家具等模型,能夠以此研究當時社會的生活情況與雕塑藝術水準。(賴志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