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002 李沃牆

中共建政70年臨轉折點

有道是,「人生70方開始」,但對於建政70年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會是一個新開始的轉折點?嚴格說來,中共建政至今大致可分為2階段,1949至1979年時期是一黨專政,但內部鬥爭不斷,社會動盪不安;雖自1953年起實施5年計畫,但錯誤的經濟改革,經濟卻搖搖欲墜,民不聊生;在當時被列為第3世界落後國家的中國大陸,遑論在全球列強中占一席之地。

然勢隨時轉,大陸於1979年展開「對內改革,對外開放」的改革開放策略;接著在深圳、珠海、汕頭及廈門設立經濟特區;對外則逐步引進外資、推動產業升級及創造就業,走向市場經濟;同時又持續實施「五年規畫」,經過數10年的改革,締造舉世經濟奇蹟。據統計,從改革開放至2018年,大陸人均所得由225美元逐年倍增至近萬美元,經濟平均年成長近9.4%;更在2010年一舉超德趕日,躍居為全球第2大經濟體。而且,自2006年以來,大陸對世界經濟增長貢獻率13年穩居第1。然而,在欣逢建政70年之際,卻面臨不少重大轉折與考驗。

美想遏止大陸崛起

一、俗云:「一山難容二虎」,大陸快速崛起,對美國造成莫大的威脅,制衡及遏阻大陸崛起成為美國既定的策略;然歐巴馬時代僅止於「亞太再平衡」的圍堵政策;川普上任後正式發動貿易戰,兩強間多年的爭端正式浮上台面,不僅有陷入「修昔底德陷阱」之虞,科技戰、匯率戰、長期的貿易冷戰接二連三上演,更是大陸建國70年來前所未有的新挑戰。

二、經濟成長的轉折:2010年後,大陸經濟增長出現了明顯的減速,2011年GDP增長為9.2%,確立經濟由30年來2位數高速增長進入個位數的「新常態」中速成長階段。2012年至2014年開始進入「七上八下」時代。

2015年至今更進入「保六」,經濟成長接連創下改革開放以來新低;在貿易戰短期難達協議下,負面衝擊將不斷擴大。因而,不少經濟學家認為,明年恐難「保六」。

三、結構性改革:美中貿易談判中,美方強烈要求陸方取消對國企補貼,否則難達百分之百協議;殊不知,大陸目前擁有超過10萬家國有企業,員工總數約為4,600萬,占城市總勞動力的11%左右。其中最大型的國企,由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直接管理。

美方認為,大陸從中央到地方政府對國企補貼,形成不公平競爭,早為西方國家所詬病。

但全面取消對國企的補貼對中國大陸而言,無疑是一項重大結構變革,大陸會照單全收?恐面臨兩難的抉擇。

國企改革面臨兩難

四、「一國兩制」的反彈:今年2月正式推出的「粵港澳大灣區」,被視為北京政府藉以拉攏港澳民眾身分認同的戰略之一;並縮小經濟、社會及文化上的距離,提早實現一體化目標。

但自6月因修正《逃犯條例》所引爆的反送中運動卻成為港人反中情緒的宣洩口,也意謂港人對當前「一國兩制」的無力與憤怒。尤有進者,反送中運動也提高台灣民眾對習近平在年初《告台灣同胞書》發表40周年紀念會上發表重要談話中,探索「兩制台灣方案」的反彈聲浪。未來,在「統一」的路途上將是浮雲遮日,充滿荊棘。(作者為淡江大學財金系教授兼兩岸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