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327

切割大陸台商 台灣經濟受傷

社評

image
3月11日,滯留湖北武漢的國人搭乘第二批包機返抵桃園國際機場,國軍化學兵部隊為返國的乘客們進行第一道消毒作業。(軍聞社)
掃描QR code參與線上討論

大陸新冠肺炎疫情逐漸獲得有效控制,災情最嚴重的湖北省已解除封城禁令,疫情核爆區武漢預計兩周後解封,結束長達兩個多月的對外交通及人員管制。消息傳來,因封城而滯留武漢多時的台胞雀躍不已,終於可以結束浪跡生涯,但沒想到,他們的返鄉路依然荊棘遍地。

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第一時間鬆口表示,如果武漢當地解封,台胞即可自行搭機回台。但行政院長蘇貞昌不肯「順時鐘」,他表示湖北台胞的註記不能輕易解除,不能讓這些台胞形成防疫破口,政府堅持以包機方式進行人員接返。

霸道蘇貞昌的霸氣決策,不但讓人莫衷一是,也讓滯留湖北台胞單純的返台,再度陷入政治迷陣。可以理解,蔡政府對湖北疫情的真相仍存疑慮,不願輕易讓滯留當地台胞入境造成破口,但兩岸官方互信不足,促成第3批包機返台,談何容易。一個負責任的政府,決不能讓滯留外地同胞有家回不得。最後政府終於想出「類包機」模式,指定兩架次上海飛桃園華航航班,讓滯留湖北台胞前往上海報名登機,並依據政府檢疫模式登機。

武漢台胞返台引起的爭議,曝露的是民進黨政府對大陸台商的偏見及雙重標準,而且只是冰山一角。早先陸委會政策急轉彎撤回陸配子女回台方案、前兩次武漢包機風波、再或是民進黨立委提案禁止「黃安與小明們」濫用台灣健保資源等,其實都是在反映這樣的事實。換句話說,當前台灣社會氛圍,在民進黨政府刻意操弄下,敵視大陸、聯美抗中的態勢逐漸形成,無形中也激化民間對大陸台商的反感情緒。長期以往,不只傷害廣大台商熱愛台灣的心,也會對台灣經濟產生嚴重的負面效應。

回首過去30多年,隨著1987年台灣開放赴陸探親,開啟第1波台商西進投資熱潮以來,台商不只對大陸經濟貢獻卓著,也對台灣經濟成長助益良多。根據前國發會主委林祖嘉估算,在2000年以後,由於台商在大陸的大舉投資,使得台灣藉由兩岸貿易所得的順差快速累積,對台灣經濟貢獻比例也加快攀升。例如在2002至2009年這段期間,台商所帶動的兩岸貿易熱潮(加計香港),對台灣經濟成長率的平均貢獻就高達46%。

台經院在2014年發表的一份研究報告也指出,透過「台商在大陸投資對兩岸經濟貢獻」模型推估,經由直接產出影響管道,台商累計資本對兩岸GDP貢獻,大陸比重約占2.6%~4%,台灣比重則約占2.3%~3.5%。如果進一步考慮產業波及效果,則台商投資對大陸GDP貢獻將攀升至7.8%~12.2%,對台灣GDP貢獻則同樣提高至7.3%~11.4%。台商西進的投資行為,顯然對兩岸經濟發展,都扮演著關鍵角色,而非只是獨厚大陸而已。

其實,前面兩份研究的推估結果,背後的經濟直覺,不難理解。西進大陸台商,確實為當地帶來大量的投資與工作機會,隨之衍生的食衣住行育樂等需求,自然也會推升當地經濟成長。不過,在整個經濟循環流程中,台灣終歸還是台商的根。匯回或帶回的龐大外匯,當然也會對台灣的消費與投資,帶來正面的幫助。更不用說,過去三角貿易模式(台灣接單、大陸生產),不只創造台灣亮麗的出口表現,也為台灣GDP帶來最直接與最實質的貢獻。尤有甚者,這一兩年,部分台商迫於中美貿易戰壓力,選擇回台投資,讓本已搖搖欲墜的台灣經濟,頓時獲得強力支撐。台商,著實不應被汙名化。

新冠肺炎疫情,讓全世界看到台灣防疫美好的一面,然而雙標對待同樣淪落在外的台商,卻也曝露執政者醜陋的一面。蔡政府可以討厭中國共產黨、不跟中共政權打交道,但卻不應把台商當作棋子,操弄擺布。過去台商選擇西進大陸,是台灣經營環境發生質變,是全球大勢所趨,他們只是順勢而為,不是背棄台灣。更何況,西進大陸的同時,台商也為台灣經濟默默貢獻不少。台灣的經濟發展,少不了台商的參與。未來,即便全球產業供應鏈正隨著美中對抗而產生巨變,但台商作為關鍵零組件提供者的角色,卻不會輕易動搖。以鴻海為首的台灣電子大廠,就是最好的例子。

對於四面環海的台灣來說,強調內需的經濟結構調整固然重要,但外貿還是經濟根基所在,切割大陸台商,受傷的是台灣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