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731

穩定的美中關係對世界有利

社評

image
旺報社評
掃描QR code 參與線上討論

美國國務卿蓬佩奧宣稱對中「接觸政策」失敗的談話,全球輿論多導向「中美新冷戰」。大陸微信指數顯示,蓬佩奧發表該言論次日,「新冷戰」關鍵字熱度日環比飆升超過326%。加之中美互撤領事館,雙方頻繁在南海軍演,一時之間似乎新鐵幕已經拉開,當此激情之際,更需要理性的腦、冷靜的心,為激情的輿論環境降溫。

全球新冠肺炎疫情仍嚴峻,香港、日本都出現新一輪爆發跡象,美國疫情更是嚴重,大陸雖稍稍控制,卻面臨水患之災,對完成全面小康社會任務造成不利影響,中美誰都經不起「新冷戰」的折騰,更妄論「熱戰」可能帶給世界的災難。此時如果輿論一味添柴加火,中美各自的民族主義情緒進一步上升,不僅不利於亞太地區整體穩定,也將使世界經濟雪上加霜,一旦雙方擦槍走火,更恐累及全人類的安危。

中美要防止衝突滑向不可控危境,恐需建立「新接觸」思維。過去百年間,中國吃過閉門鎖國的大虧,美國也清楚對華接觸的甜頭,雙方各階層之間均長期保持著千絲萬縷的聯繫,彼此也都明白對方的不可替代性,正所謂「我中有你,你中有我」。疫情導致傳統外交溝通模式受阻的情況下,中美雙方應排除一切困難、採取各種方法,為增進相互瞭解、避免戰略誤判創造條件。

重中之重,在於高層對話。從尼克森訪華拉開陸美建交序幕,到G20大阪峰會期間習川會為經貿談判定調,高層互動始終在中美關係中發揮著引領作用。疫情發生以來,習近平曾兩次應川普之邀通電話,依據公開報導,兩人最後一次直接通話已是4個多月前。彼時雙方釋放的資訊是「兩國元首同意就共同關心的問題保持溝通」,但之後再無中美元首級通話的訊息,最高級別的公開對話停留在楊潔篪同蓬佩奧的夏威夷會晤層面,助漲了一些陰謀家類似中美「脫鉤」甚至「斷交」的言論。

此時此景,「習川會」格外重要。後疫情時代的中美關係仍需習川二人親自定調,若中美最高領導人能通過視訊會晤或通電話的形式直接公開溝通,無論共識多寡,都有利於提升雙邊關係的穩定性。習近平在亞投行第5屆理事會年會開幕式視訊致詞時,強調「和平與發展仍然是我們這個時代的主題」,傳遞中方仍堅持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信號。王毅同法國外長勒德里昂通話時也表示,「中方將堅決反制侵害中方正當權益的惡劣行徑」,同時「中美應當理性溝通」,延續了「不怕打、願意談」的對美思路。美防長艾斯培近日也罕見表示希望年內訪華,證明中美仍給對方留有餘地,談判的可能仍然存在。

「國之交在於民相親,民相親在於心相通」,人文交流一直是中美關係發展的三大支柱之一,在雙方政治互信、經貿合作都遭遇瓶頸、二軌對話機制中斷的當下,人文交流更顯重要。大陸學者饒毅日前在《紐約時報》刊文,反思中美抗疫表現的差距;美國學者傅高義在《外交學者》指出,若想鼓勵中國人為了雙方的共同利益合作,美國需從根本上重新思考自己的政策。中美知名學者理性、冷靜的思考和呼籲,應該得到雙方當局的足夠重視,媒體也應該鼓勵更多理性的民間聲音,而非煽動民眾本已高漲的民族主義情緒。

儘管中美關係不佳,但兩國科學家針對新冠疫情的合作反而增多。這不僅為各國共同抗疫提供了良好借鑒,也有利於中美擴大合作,雙方應珍惜並維持這一良好態勢,在醫療衛生、人文交流等領域探索共同利益,而非放任中美兩艘巨艦滑向正面碰撞。

台灣有些人認為,中美交惡是台灣的機會,這是非常危險的想法,中美一旦陷入不可控的全面對抗,台灣必是衝突前線,無論誰輸誰贏,台灣都將處於危險邊緣。新加坡總理李顯龍日前公開表示,「希望美國下一任總統能首先穩定與中國的關係,因為亞洲區域的長期穩定與繁榮必須建立在這個基礎上」,新加坡能夠成為亞太地區發展的優等生,很大程度得益於穩定的中美關係,台灣也應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