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926王嘉源/綜合報導

對中溫和路線能否延續 受到矚目

image
德國大選過後,梅克爾總理的對中政策能否延續下去,取決於未來的新聯合政府如何組建。(中新社)

 德國大選過後,梅克爾對中政策能否延續下去,取決於未來的新聯合政府如何組建。梅克爾固然希望其所屬保守派「基民盟/基社盟」(簡稱聯盟黨)勝出,由聯盟黨的拉謝特繼承衣缽,但分析家認為,不論拉謝特還是社民黨的蕭茲,都可望延續梅克爾的對中溫和路線。

 梅克爾執政16年,任內不斷擴大德中政治和經濟關係。中國領導層將梅克爾視為最重要的歐洲政治盟友。德國大選後,中國領導層希望梅克爾的路線能被延續下去。德國之聲指出,這意味著,相較於對中國持批評立場的綠黨和自民黨,北京更希望的是拉謝特或蕭茲能執政,他們的對中政策至少在中期能有一定連續性。

 德國波昂大學政治學教授辜學武則指出,相對來說,磨合期最短的可能會是蕭茲,他是現政府的副總理兼財長,在之前擔任漢堡市長期間也很支持和中國合作的項目。作為前總理施若德的學生,蕭茲在對中政策上奉行比較務實的態度;中等的磨合期可能是拉謝特,在與中國打交道時,可能會出現一些政策和決策上的摩擦風險。

 值得注意的是,在23日的最後一輪電視辯論中,蕭茲並未直接談及中國議題,只是強調在外交戰略方面「需要一個強大、自主的歐洲」。聯盟黨的拉謝特則表明支持延續梅克爾的對中政策,他稱,德國必須繼續當好「中國的可靠夥伴」。

 「基爾世界經濟學研究所」對德國各黨派競選綱領的研究評估則指出,德國大選後,如果綠黨或者自民黨參與組閣、進入下屆聯邦政府,可能會使德國走上對中國更具對抗性的道路。

 綠黨和自民黨都被認為是對中態度強硬的政黨,主要涉及批評《歐中投資協定》、中企參與歐洲5G建設和人權方面的立場。兩黨的許多政治家曾多次批評中國人權狀況,包括對香港自治權的侵蝕。數月前,中國對綠黨籍歐洲議員、歐洲議會對中關係代表團團長包瑞瀚實施制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