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顯龍:亞洲若分親美親中 沒好結果

中美競爭加劇,許多國家面臨在兩個陣營選邊站的難題。新加坡總理李顯龍昨(26)日表示,中美競爭在所難免,但亞洲國家若被迫在兩國間選邊站,「不會有好結果」。此外,大陸外長王毅稱中歐不是對手,呼籲法國推動歐洲「增強戰略自主」。
李顯龍在東京舉行的第27屆國際交流會「亞洲的未來」發表講話時說,理想的情況是大國和小國可共存,處理各自的不同,既能合作也能和平競爭。中美競爭在所難免,一些國家自然會想要靠攏其中一方,但多數國家不願意被迫選邊站。亞洲國家若被迫選邊站,分成親中或親美兩個陣營,這「不會有好結果」。
李顯龍強調,較穩定和可減少僵持局面的做法,是讓中美有共同的朋友,其他國家可同時與兩邊合作,但這一切主要取決於中美關係如何發展。他還說,亞洲國家與中美的各種安全安排和經濟合作,都必須能相互融合,形成開放和包容的區域架構。
至於中美各自面對的課題,李顯龍指出,美國和其他國家是否能接受中國逐漸增長的影響力和合法的利益;中國能不能接受它作為國際社會的一員,必須肩負起更大的責任,並展現自己對區域並無害。此外,兩國怎麼合作共同實現亞洲的長期利益,建立開放和穩定的區域。
另一方面,王毅昨日與法國新任外長柯隆納(Catherine Colonna)通電話討論中歐關係。王毅強調,中歐關係基調是友好,合作是主流,中歐是夥伴而「不是對手」;他還稱,支持法國發揮歐盟輪值主席國作用,推動歐洲「增強戰略自主」。其言下之意或為,歐洲不應隨美國外交政策起舞。
王毅表示,中法雙方要以相互尊重為前提,以增進相互了解為目的,坦誠深入溝通,不搞麥克風外交。據大陸外交部引述柯隆納的話說,法國珍視獨立自主的外交傳統,致力於深化歐中合作,共同應對全球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