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評/台積電 護國神山或懷璧其罪

美國眾議院剛通過晶片法案,議長裴洛西就來台訪問,並與台積電董事長劉德音會面。從美國對台積電的重視可以看出,隨著中美對抗的深化與升高,台灣不僅在地緣政治上成為兵家必爭之地,在科技上也成為各方爭取的對象。台積電到底對於台灣安全是護國神山,還是懷璧其罪,如何利用並保持此一優勢,為台灣爭取對大利益,而非為他人作嫁,值得深思。
破巢戰略自毀優勢地位
美國對中國大陸展開科技戰,晶片製造技術的掌控與供應鏈穩定的確保,上升到大國博弈與國家安全的層次。在晶片製造技術與產能具有關鍵地位的台積電自此被放到戰略競爭與國防安全的討論領域,而不再僅限於經濟與科技的層面。冷戰結束後,數十年建構的全球供應鏈受到經濟以外的因素挑戰,這對於台積電來說,造成經營上極大的壓力與干擾,無怪乎台積電必須招聘國際政治經濟領域人才,以面對凶險詭譎的國際政治形勢。
歷史學家尼爾佛格森指出,隨著中國大陸的崛起,台灣一旦落入北京手中,不僅「第一島鏈」出現破口,晶片聖地台積電也會被北京掌控。21世紀的重要戰略物資不再是石油,而是半導體。台灣被統一,將會是美國版的蘇伊士危機,美國如同當年的英國,將開始加速帝國的衰退。
既然台積電被上綱到攸關美國霸權興衰,自然不能落入中國大陸手中。所以有學者主張美國必須戰略清晰,要明確承諾保護台灣,特別是半導體製造的安全。台積電因而被國人視為護國神山,不但可以創造財富,還具有鞏固國防的作用。
美國有學者擔憂台灣會被統,唯恐台積電被北京拿去,因而提出「破巢戰略」,主張在台積電廠房埋設炸藥,一旦解放軍攻台,就自毀工廠設備,讓中共拿不到台積電,他們相信這種經濟自殘,可以對中共產生威懾效果,台積電真是懷璧其罪。曾任職美國外交部門的政治大學訪問學者派翠克‧門迪斯和國防大學國際安全與合作研究所助理教授姚宏旻,聯合投書美國《國家利益》批評這種經濟自殘的觀點,認為對台灣的損失會遠大於中國大陸。
無論是保護或毀滅台積電的主張,多不是從台灣本身的利益出發。如果台積電如外媒所言對台灣國防安全有極大作用,那麼越多的台積電,台灣就越有保障。政府就應該提供良好的投資環境與穩定區域安全,極力爭取並協助台積電留在台灣,而不是讓台積電出走美日,削弱台灣在全球晶片供應鏈的優勢地位。美國更不該威逼利誘台積電到美國設廠,以控制供應鏈來滿足自身安全需求,卻犧牲台積電對台灣安全的保護作用。
和平台灣才有今日成果
這次美國參眾兩院通過的「晶片法案」,主要還是為了扶植美國自己的半導體產業,得到最多補助的將是台積電的競爭對手英特爾Intel,此外還限制三星和台積電在中國大陸的擴廠。這些都對於台積電的製造成本產生重大影響,也連帶影響台灣的就業與相關產業的發展。
過去30年,台積電競爭力首屈一指,但半導體製造終究是工業技術,台積電也是在競爭中創造價值的企業,凡是企業,就有遷移、被複製甚至被超越的可能,不必高估台積電在國防的角色。無論台積電是護國神山,或讓台灣懷璧其罪,正如劉董事長所言,一旦發生戰爭,就是中美台三輸的局面。與其計較戰爭中的輸贏,不如回頭想想這家令台灣人引以為傲的企業,一路是怎麼來的。
答案很清楚,有政策遠見的政府官員,有眼光精準的經營者,有高水平有紀律的工程師,加上安定和平的環境,才有今天的台積電。更不要忘記劉董事長說的,過去70年和平的台灣土地,才有了以上的果實。台積電正面臨美國要求設廠的壓力,政府能夠做的,除了像韓國政府一樣協助廠商,也應該改善內部投資環境、穩定周邊區域局勢,才能創造企業、政府和人民的三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