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青返鄉築夢 延續餐飲情

大陸經濟復甦不如預期,箇中滋味,赴陸發展的台青都嘗過。由於不確定的前景,部分台青揮別這片曾經築夢的地方,回到台灣尋找新機會。
David曾在大陸二線城市耕耘餐飲業。他感嘆道,疫後曾短暫迎來報復性消費,其經營的餐廳訂位狀況很滿,轉折點是去年五一黃金周後,平日客流量驟減,「大家都不怎麼消費」,「(突然)這條街沒人了,人都稀稀疏疏的,跟往年的樣子差很多」。
直到今年,大陸整體餐飲消費環境都未見起色。David說,他的朋友從事大型餐飲業,「那生意(慘澹)之可怕」。更可怕的是,價格戰讓經營雪上加霜,他說,「你不去美團那些(平台)做優惠價格的話,根本沒有客人」。
David觀察,近兩年,許多從事餐飲業的台灣人從北上廣轉移到二三線城市,不是因為賺得多,而是生活成本沒那麼重,可稍微緩解壓力。也有部分台青像他一樣,選擇將事業重心轉移回台灣。他認為,儘管許多人認為台灣的餐飲市場不如以往,但他個人感覺和大陸比起來「真的是好很多」,目前他在台經營的餐廳狀況也頗為穩定。
至於建築師Louis,則是在疫情前就已把事業重心慢慢轉回台灣。早期,台灣建築團隊在大陸很吃得開,如今,包括台灣在內的境外建築師不易獲得大項目,能賺取的利潤也持續下降,撤回台灣者不在少數。
經歷過大陸房地產鼎盛時期的Louis一針見血地說,大陸房產業目前的景氣「其實出乎我們意料之外的差」。他所認識的多位大陸同行,原在一線城市工作,如今都回到自家的鄉鎮接小案子,轉行的也時有所聞。
儘管外界有聲音認為,大陸景氣總有反彈時刻,但Louis較為悲觀,原因是,過去外部資金大量投入大陸市場,如今外商出走,只剩內需支撐房地產,要恢復昔日光景確實很難。
然而,待到大陸房地產起色之日,Louis仍會考慮重新赴陸發展。他直言,等到那時,台灣建築師基本上很難再進駐蛋黃區,「一定是蛋白或蛋殼區」,勢必得如同當年闖蕩一般,重新適應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