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家村四合院 世界民居瑰寶

位於大陸西北地區的陝西省有這樣一個古村落,該村古建築群自2003開始不單單是成為中國大陸第五批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更入選住建部首批12個國家級歷史文化名村,還被中國大陸的國家文物局列入《中國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同時也被評定為國家4A級景區。它,就是韓城市黨家村!而受到相關政府單位關注的主要原因,就是僅有320戶人家的黨家村,卻保留了123座明清四合院建築,它也被國內外專家譽為「東方人類古代傳統文明居住村寨的活化石」、「世界民居瑰寶」。
黨家村始建於西元1331年的元代,距今近700年歷史。到明成化年間,開村始祖黨姓後人與賈姓聯姻,合夥經商,生意愈做愈大,富甲一方,由此在明清兩代,以黨、賈兩姓為主的村落持續進行較大規模興建。延續至今25代,留下123座明清時期的四合院,及寨堡、戲台、文星閣、看家樓、祠堂、哨樓、廟宇、節孝碑等諸多古建築。
旅居大陸的台灣建築師珍妮姐姐一直對中國傳統建築懷有濃厚的興趣,懷著滿心的期待,10年前就來到大陸走訪記錄各地中國特色建築。剛到黨家村,村口那古老的石牌坊便吸引了她的目光。這座牌坊雕琢精美,歷經數百年風雨,依然屹立不倒。上面的花鳥魚蟲、人物故事,每一處細節都栩栩如生,讓人不禁感歎古代工匠技藝的精湛。它就像一位沉默的老者,靜靜訴說著黨家村往昔的輝煌。從建築美學的角度來看,黨家村的布局有著獨特的講究。四合院的設計遵循著傳統的風水理念,既考慮了採光、通風等實用功能,又營造出一種寧靜、和諧的氛圍。各院落之間既相對獨立,又通過巧妙的巷道連接,形成了一個有機的整體。
和台灣常見的建築相比,黨家村的建築更加古樸厚重。台灣傳統建築受閩南文化和殖民文化影響,風格較為多元活潑。而黨家村的建築則是純粹的北方民居風格,堅實的牆體、高大的屋脊,展現出一種雄渾大氣。但兩者在對家族觀念的強調上卻有共通之處,台灣的合院建築同樣注重家族聚居,通過建築布局強化家族的凝聚力。(更多精彩內容請免費下載《翻爆》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