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419

社評/大陸經濟有底氣 不怕長期抗戰

image
旺報社評

 大陸今年第一季經濟成長率5.4%,優於市場預期的5.2%,是6季以來最好的成績,而且消費、投資及出口三駕馬車同步發力。其中,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成長4.6%、固定資產投資成長4.2%、出口成長6.9%,相較2024年全年,成長力道都高出一個百分點以上,顯示大陸經濟復甦力道增強。

布局非美市場 對外開放

 不過,這是在美國總統川普推出對等關稅之前的表現,可能與關稅戰前夕廠商提前拉貨有關,隨著關稅效應顯現,出口勢必受衝擊並影響經濟表現。高盛、瑞銀及花旗等多家投銀均認為,大陸是川普關稅政策最大受害者,2025年大陸經濟成長率將下滑至4%左右,甚至更低。

 外銀的看法不無道理,但也不能忽略一攬子增量政策的組合拳推出後,大陸內需增溫相當明顯,近年來消費及投資的內需雙引擎已成為大陸經濟增長最強推進器,過去5年對經濟增長貢獻率平均83.7%。代表大陸經濟韌性提高,面對川普關稅衝擊,只要內需動能可以維持,仍有一定支撐力道。

 更不用說,自2018年川普第一任期發動中美貿易戰以來,大陸開始加快市場多元布局,分散出口過度集中的風險。2018年大陸對美國出口比重19.2%,2024年降至14.7%。相反地,今年第一季大陸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出口年增7.2%,貨物進出口額占整體比重超過5成。出口市場多元化布局已成形。川普發動關稅大戰會重擊大陸經濟,但不至於造成致命性打擊。

 大陸領導人習近平近日出訪訪越南、馬來西亞及柬埔寨3東協國家,與3國領袖商討擴大戰略及貿易合作,積極拓展非美市場,以降低川普關稅的衝擊。首站越南就簽署了45份合作文件;與馬來西亞總理安華簽署多項合作備忘錄,涵蓋貿易、服務業、基礎設施等領域,並推動「一帶一路」倡議下的東海岸鐵路計畫,促進區域互聯互通。與柬埔寨簽署37項合作協議,包括投資、貿易、教育、醫療、旅遊等多個領域,雙方合作更為廣泛而深入。

 當全球貿易因川普2.0而陷入徬徨之際,大陸堅持對外開放是正確的選擇。開放不只要「走出去」拓展外貿,更要「引進來」開放投資,尤其金融、服貿等領域更要開放。大陸一些受高度監管的產業,如金融、電信及互聯網等,競爭力依然不足,外資躍躍欲試,應考慮鬆綁法規減少限制、擴大市場准入。3月底習近平在接待德國賓士、日本豐田及韓國三星等跨國企業高層時曾說,大陸開放的門將會愈開愈大,這不能只是口號,而要付諸實行。

貿易戰七傷拳 無需對決

 川普關稅政策一變再變,內部釋放的訊號往往相互矛盾,凸顯決策未經縝密規畫且未充分溝通,但劍指中國的方向清晰明確。除鋼鋁及汽車原本已課的25%關稅外,對絕大多數國家目前只課10%對等關稅,唯獨對大陸徵收稅率高達145%,部分商品經疊加後達245%,還要求相關國家解決大陸商品「洗產地」問題,足見美國的決心。

 北京選擇正面對抗,對美國進口商品同樣加徵最高125%關稅,似乎讓川普感到意外,他喊話北京來電的同時,又對媒體展現強硬的態度,稱大陸商品關稅疊加高達245%。不難理解兩強領導人的內心世界,大國相爭面子更重要,示弱不是選項。尤其對習近平而言,在大陸的輿論氛圍下,絕不能屈服於美國壓力,何況經濟底氣足,不怕跟美國長期抗戰,這才是最重要因素。

 無論貿易戰或關稅戰都是七傷拳,傷敵一千、自損八百,沒有人可以全身而退。川普步步進逼,卻期待北京無條件接受他開出的條件,並不合理。相信世界各國都不樂見中美關稅大戰持續。到底是面子重要,還是裡子重要,中美雙方領導人得好好想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