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501陳柏廷/綜合報導

陸通過民營經濟促進法 5月20日上路

首部民企基礎性法律 保障公平競爭促進融資 不得拖延支付款項 4月PMI降至49%

image
大陸《民營經濟促進法》4月30日正式通過,將在5月20日起實施。圖為南京的山姆會員商店江北店。(中新社)

 為營造良好營商環境,大陸十四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五次會議4月30日表決通過《民營經濟促進法》,自5月20日起施行。這是大陸首部門關於民營經濟發展的基礎性法律,也凸顯中美關稅戰下,北京亟需提振民營企業信心,進一步穩固內部經濟循環,以應對外部經貿環境不確定性的挑戰。

 新華社報導,《民營經濟促進法》共9章78條,包括總則、公平競爭、投資融資促進、科技創新、規範經營、服務保障、權益保護、法律責任和附則。

 值得一提的是,《民營經濟促進法》首次將「毫不動搖鞏固和發展公有制經濟,毫不動搖鼓勵、支持、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促進民營經濟健康發展和民營經濟人士健康成長」寫入法律,明確民營經濟法律地位。

 根據之前公布法條草案內容,除保障民企參與招標投標、政府採購的公平競爭機會,也支持民企參與國家重大戰略工程、投資戰略性新興行業,參與國家科技攻關項目等。鼓勵金融機構為資信良好的民企融資提供便利條件。

 而權益保護此一環節,法條稱,辦理案件需要「異地執法」時,應當遵守法定許可權、條件和程序。國家機關、國企等不得以決算審計等理由,拒絕或拖延支付民企款項。

 大公網報導,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高級研究員董少鵬稱,中美貿易戰背景下,消除民營經濟所面臨的各種隱形、變相門檻,促進民營經濟在國內市場進行充分競爭,是中國參與國際市場公平競爭最重要的基礎。

 此外,大陸官方昨也公布4月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為49%,較上月有所下降1.5個百分點。從重點行業看,4月高技術製造業PMI為51.5%,明顯高於製造業總體水準,延續較好發展態勢。消費品製造業新訂單指數也處於50%臨界點,意味著消費品製造業大陸市場需求較好釋放。

 大陸國家統計局服務業調查中心高級統計師趙慶河認為,受前期製造業較快增長形成較高基數,加上外部環境急劇變化等因素影響,4月製造業PMI下跌至景氣榮枯線以下,但高技術製造業等相關行業繼續保持擴張,以內銷為主的製造業企業生產經營總體穩定。

 亦有專家認為,雖然4月外貿環境變化給大陸製造業帶來一定擾動,但大陸超大規模市場、完備產業鏈、供應鏈體系等優勢,可有效抵禦外部衝擊,保障經濟的穩定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