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清世局 勇於疑川
社評/疑美論飆高 台灣何去何從系列三

民進黨執政9年來力行「倚美反中」,甚至想「脫中入北(美)」,但根據美國學者的調查,台灣於川普崛起後「疑美論」飆高,「疑美」與「信美」比例幾乎對調。日前加拿大、澳洲、新加坡等地大選的結果,對陷入親美與否困境的台灣,應有不少啟示。
美國盟友 大選反川普
加拿大、澳洲與美國同為英語系國家,戰略合作一向緊密,還組織五眼聯盟交換情報,最近大選不約而同出現「反川普」現象,原本聲勢看好、和川普意識形態接近的中右翼反對黨,雙雙慘敗,挺起腰桿力抗川普的中左翼執政黨,都以明顯優勢贏得連任。
川普揚言併吞加拿大,引起加拿大選民反彈,反川普的自由黨於4月28日大選中「逆轉勝」,得以繼續執政,新總理卡尼告訴民眾「我們已經從美國背叛的震撼中走出來了,但我們永遠不能忘記教訓」,因為「世界已經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
澳洲右翼領袖達頓於選戰初期,曾抄襲川普反移民、反多元化政策,還主張仿效馬斯克大砍政府公務員員額。川普罔顧美國對澳洲享有貿易順差的事實,對澳洲徵收10%關稅,因而激起公憤,達頓趕忙淡化與川普路線的連結,但已挽不回民心,達頓本人更慘,連國會席次都丟掉。
新加坡日前大選,執政的人民行動黨得票率攀升至65.5%,明顯高於前兩次大選。新總理黃循財個人風格與施政成績固然重要;但不能忽略另一原因,就是人民行動黨勇於承認:新加坡正面臨一個高深莫測、風險四伏的世界,需組成一個獲得民意強力授權的政府團隊,才能有底氣和美國談判。同時必須留住像貿易主談代表副總理顏金勇這類資深部長,不能讓他們落選,果然執政黨贏得重大勝利。
德國情況類似,總理梅爾茨去年10月美國選前就預言,若當選的是川普,歐洲將不能耽溺於對美國的依賴,「藏在美國身後」。美日率先展開談判,日本首相石破茂要求主談代表不能對美輕易讓步,更明確拒絕將安保議題與貿易問題打包談判,矢言守護日本汽車產業,石破茂的硬頸態度讓台灣人羨慕不已。
談判黑箱 在野要監督
從北美、歐洲、大洋洲到東亞,這些與美國歷史淵源密切、合作網絡交錯的國家,對川普的意圖心存警惕,台灣朝野卻對川普射向全球的三箭:多繳關稅、匯率升值、對美大投資大採購隱而不談,似乎以為不看、不聽、不談就不存在。
賴清德政府對美談判黑箱作業,談判官員會不會拿傳統產業交換半導體的關稅?會不會犧牲弱勢農民的利益?食安保障會不會縮水,都讓人疑慮,藍白兩在野黨應強力監督。
美國的安全保證是台海現狀不變的重要因素,任何政黨都不會否認這一點。但民意對美國的觀感出現變化,在野黨應掌握潮流並進行健康的導引,既要防止民意滑向虛無頹廢或外交無用論、對美放棄論,更要善用民氣,在爭取有效軍購、維持建軍自主、監督貿易談判、捍衛弱勢產業生存權和勞工生計等方面有所作為,提出民進黨不敢、也不懂得提出的主張,防止執政黨對美過度遷就,放任對台軟土深掘。
世界各國不會在旦夕間毀棄與美國的雙邊或多邊框架,但面對川普政府只求「美國再次偉大」,不惜「以鄰為壑」,各國都會以本國利益為優先,以獨立、尊嚴的姿態和美國親兄弟明算帳,並與中國大陸發展經濟合作關係。既然執政黨不敢拂逆美國,在野黨就應帶頭挺起腰桿、勇敢疑川,在風暴中堅持台灣的利益和底線。這才是真正的愛台灣,也才能幫助台美關係度過川普亂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