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縮籠罩 大摩:陸保5有難度

美國高關稅對大陸經濟的「負作用」似乎正在浮現。摩根士丹利中國首席經濟學家邢自強預計,第二季中國經濟增速將放緩至4.5%左右,全年GDP增長恐僅有4.2%,難以達成「5%左右」的官方目標。未來若中美談判破裂,關稅長期維持在高位,甚至可能拖累全年增長跌至3.5%至4%。
邢自強接受香港《信報》專訪時指出,大陸GDP平減指數已連續八季為負。當前經濟破局關鍵在於大力改革社會保障體系,釋放居民高儲蓄率背後的潛在消費力。
邢自強分析,當前中美貿易爭端升級,若大陸繼續依賴過去以供給端投資拉動經濟的模式,將加劇產能過剩。他認為,最終破局的策略還是要擴大內需。透過改革社保體系降低儲蓄動機,提升居民消費意願。
他指出,大陸居民儲蓄率高達30%,農民工更超過40%,其中重要原因是社會保障覆蓋不足。目前大陸社會福利支出占GDP僅7%至8%,遠低於經合組織(OECD)富裕國家的20%至25%水準。
他建議,未來政府應調整財政支出結構,從傳統的基建與生產端投資轉向社保與民生。「當人們無後顧之憂後,自然會增加消費。」
另外,為應對近期關稅衝擊,大陸人行5月初已推出包括減息、降準在內的10項貨幣政策措施。邢自強說,貨幣政策只能對市場信心起到輔助作用,真正刺激經濟仍需依賴財政政策。
他預期,大陸官方可能於7月下旬政治局會議後推出額外1至1.5兆元人民幣財政刺激,但大部份仍會用於投資基建與製造業等領域,雖然亦會涉及消費補貼,但力度相對有限。短期內透過拉動投資見效較快,是保增長的手段;消費刺激、社會保障體系的改革見效慢,但卻是長久之計。
長遠而言,邢自強提出「兩個30戰略」:到2030年,實現中國對美以外國家關稅歸零、外資與民企投資准入限制歸零,以及中國產業補貼歸零;同時透過社保體系改革,使內需消費總量到2030年時提升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