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軍無人機飛手 今年將完訓3164員

無人機已是不對稱作戰關鍵一環,更顛覆傳統作戰思維。根據國軍規畫方案,三軍已分別成立訓練中心或專責單位,今年預計完訓3164員無人機操作人員,其中,陸軍年度訓量達1170人。
中科院長李世強上周在立院表示,俄烏戰爭打了3年多,起初每月使用無人機僅約數千架,目的是偵察之用,但現在每月需求已達20萬架,主要用於攻擊。另,軍方官員說,無人機在戰場運用已成顯學,各國軍隊都在鑽研戰術與訓練,無人機的操作員也成高價值目標,俄烏雙方都會狙擊射殺。
陸軍今年1月17日正式成立「陸軍無人機訓練中心」,負責地面部隊各型無人機基礎操作、師資培訓、戰術戰法測試與運用等訓練。陸軍司令呂坤修上將期許中心整合各型無人機的教育、訓練、測考、研發等機制,擴充兵種專業無人機操作員最大化,達成「人人都是無人機操作員」目標。
根據陸軍送立院報告指出,陸軍今年無人機操作員訓量達1170人次,並增加設立沉浸式飛行訓練班、師資班、協同作戰班及計畫軍官班等4項班隊。此外,陸軍戰訓處也增加1組,編制改為5組1中心,增加的1組業務是「無人系統全般業務之研究發展、規畫、督導及執行」。
李世強指出,中科院在嘉義民雄54公頃土地規畫開發的無人機園區,東側基地以中科院使用為主,西側基地為航太暨無人機產業園區;他說,目前已有72家廠商願意進駐,同時中科院無人機發展除機敏組件、火工與加密等技術外,皆技轉扶植國內無人機產業自製,建立完整上下游供應鏈;其中小型及攻擊型無人機國產化達100%,大型無人機自製率幾達80%。
一位退將指出,俄烏戰爭爆發至今,烏克蘭無人機部隊屢建奇功,是支撐烏克蘭屹立不搖的重要關鍵,我國的無人機建軍,也需要這樣的靈魂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