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評/由世界工廠轉型全球消費大國

大陸擴大社會保障(社保)範圍,取消當地設籍的條件限制,也就是說,勞工無論是否具有當地戶籍,都可以加入社會保險,享有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及醫療保險等。對來自外地的農民工、外送員、網紅直播主、網約車司機等勞動者與新就業形態人員,都是一大福音,也是大陸勞權保障的一大進步。
鬆綁社保 嘉惠外地勞工
2024年大陸農民工總數約3億人,2023年新就業形態勞動者總人數約8400萬人,合計約占大陸7.4億總就業人口的52%。過去這類勞工因受戶籍限制無法享有社保,勞動力流動因而受到阻礙,人力資源不能有效配置,貧富差距也跟著加大。放寬限制既可完善社保制度,亦能適度解決社會流動與城鄉落差問題。
尤有甚者,允許更多人在工作地參加社保,將提升民眾消費信心與預期收入穩定性,進而釋放消費潛力、帶動經濟及社會發展。對全力衝消費、拚經濟的大陸來說,是正確的鬆綁措施。日前大陸總理李強在天津舉行的夏季達沃斯論壇上表示,大陸經濟發展目標,不會只滿足於世界工廠現狀,而是要打造「超大型消費大國」,這不只對大陸有好處,也有助於全球經貿的拓展與穩定。
李強的談話揭示大陸經濟轉型的方向,那麼,要如何轉型?李強指出,關鍵在消費升級,一方面從量下手,擴大老百姓食衣住行方面的傳統消費;另一方面從質著手,加速推動智能終端等新型消費。社保放寬對推進消費升級而言如同火箭推進器。
放寬社保限制,除可以納入半數以上就業人口外,隨著勞權保障提升、就業風險減低,勞工也會變得較敢消費,可以拉抬食衣住行方面的傳統消費。戶籍限制放寬後,人口自由移動度提高,勞動力流動加快,也有利於城鄉及區域消費的擴增。
根據統計,2024年包括北上廣深等在內的27個大陸兆級城市,撐起大陸消費三分之一江山,平均消費占GDP比約35%。透過社保鬆綁讓消費潛能擴散至二、三、四、五線城市甚至鄉村,對於整體消費之刺激與拉抬,效果必定更好,也會更為巨大,尤其對新型消費幫助更大。
社保放寬對勞工階層固然有利,但對民企尤其中小微企業而言,隨著投保人數增加,代表人力成本提高、經營壓力加大。不過,壓力會驅使成長,當人力成本提升,企業無可避免會想加快自動化與數位轉型步調,這都會刺激人工智慧的終端消費應用需求,帶動新型消費。
消費起飛 還需政策配套
這波社保規範全面放寬過程中,新就業形態人員是最大受惠者,這類勞動權益保障提升的同時,將誘使更多人願意嘗試有別於以往的工作型態,同時加快創新創業活力的釋放,創造更多新型消費模式。
最近火紅的泡泡瑪特盲盒經濟,結合虛擬實境的沉浸式體驗,利用網紅電商直播帶貨等,都是在新型消費模式氛圍下所打造的新消費型態。這類新型消費將是經濟動能的柴薪,對朝向消費轉型的大陸來說更是如此。
蝴蝶效應告訴我們,微小變化可能掀起滔天巨浪。取消戶籍限制,可在就業地參保,只是提高勞工權益的小動作,卻可能經由多個管道與途徑,帶動大陸消費起飛。不過,要實現這個夢想,還要加入更多配套措施與元素。譬如,企業人力成本增加問題,需加快自動化與數位化腳步,但結構調整需要時間,短期而言還需要政府介入,提供關鍵資源與補助,才不會對企業造成太大衝擊。
另一方面,社保全面放寬涉及一半以上總就業人口,本已困窘的地方財政將雪上加霜。中央政府得好好規畫,是否需要額外撥補預算,加強財政移轉支付,或者提供相關獎勵機制,以誘使地方政府全力投入,認真執行。
社保改革將大幅增加受保障人口,北京應在此基礎上提出配套措施,讓政策效益發揮到最大,也就是如何結合消費元素帶動消費升級與經濟成長。畢竟打造超大型消費大國並非一蹴可及,除社會保障政策之外,制度與金融的創新、文化與價值觀影響力的提升,都非常重要,要成為世界典範,才能成為全球消費大國,這需要舉國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