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作台海風險 北京智庫稱無助和平

近期國際上常有2027年台海戰事風險的討論,中國社科院台研所副研究員鄭育禮撰文指出,這是美國與台灣的刻意炒作,背後有諸多政治算計,包括操控輿論和藉軍售牟利,同時也作為選舉槓桿,透過「風險敘事」鞏固地位、收割政治和經濟利益,但無助於台海和平穩定。
中國社科院台研所發行的期刊《台灣研究》,4日在其微信公眾號刊載該所副研究員鄭育禮的時評文章,題目為〈台海「2027風險」敘事的幕後推手大起底〉。文章指出,5月以來,包括美軍印太司令帕帕羅、前司令阿奎利諾、美國眾議員麥考爾、美軍太平洋司令布雷爾等人,都反覆提及2027年台海戰爭風險,他認為,這是一種「老調重彈」的陰謀論,使其成為操縱民意與引導輿論的工具。
鄭育禮認為,刻意炒作2027風險有三重政治盤算,一是輿論操控與軍售牟利,美國從政治人物、智庫、退將到媒體,多層次、有計畫地引導國際視線,試圖將台海問題由「中國內政」扭轉為「區域安全危機」,製造出一種緊迫威脅,以合理化美方在印太的軍事存在;同時,美國的軍工集團可藉此促使台灣接受更頻繁、更高溢價的軍購案。
二是美國的預算工具和選舉槓桿。他指出美國2026財年的國防預算將於2025年10月1日開始執行,自4月以來,美國政界已開始圍繞預算進行博弈,炒作中國威脅和台灣問題,是為這一巨額國防預算謀求正當性的政治操作,去年也有過類似炒作。
三是賴政府的政治操弄和輿情掩護。鄭育禮稱,賴當局打造「民主對抗威權」敘事,炒作戰爭威脅、煽動民粹,試圖將「防衛韌性」合理化、正當化,另一方面,2027年的時間點精準對沖2026台灣縣市長選舉輿情風險,試圖避免因執政劣跡惹民意反彈,同時預留2027年再度炒作中國威脅論煽動民意,謀求連任的政治算計。
他總結,美台正合演一場風險劇本,藉此收割政治紅利與經濟利益,但這種政治伎倆無助於台海和平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