嫌陸減碳不夠 傳歐盟暫緩簽氣候聲明

中歐峰會24日登場前夕,傳出歐盟要求北京承諾加大削減溫室氣體排放的力度,否則將推遲與中國簽署氣候行動聯合聲明的計畫。對此,中國外交部7日回應,中國始終積極推進綠色低碳發展。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毛寧7日指出,過去10年,中國的非化石能源占能源消費總量的比重增加至17.9%,碳排放強度下降超過34%。中方將繼續與各國一道加強應對氣候變化的國際合作。
北京甫對歐盟祭出同等反制措施,宣布排除歐盟企業參與金額達人民幣4500萬元以上的醫療器材採購案後,7日便傳出歐盟打算推遲簽署氣候行動聯合聲明的消息。中歐間經貿小動作不斷,也為即將舉行的中歐峰會增添不少火藥味。
英國《金融時報》報導,歐盟官員表明,中方已多次提出,希望歐盟執委會主席范德賴恩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能在中歐峰會舉辦期間,共同發表一份聲明,展現雙方對氣候議題的承諾。
不過,布魯塞爾方面則堅持,若中國不承諾進一步減少溫室氣體排放,就無法接受發布該聲明。
歐盟氣候政策執委胡克斯特拉(Wopke Hoekstra)進一步解釋,歐方理解並認同中方希望透過中歐元首發表宣言的外交意義,但對歐盟來說,這遠遠不夠;歐盟雖對發表聲明保持開放態度,但「只有當聲明具有實質內容,並展現出具體的氣候雄心,這樣的聲明有價值。」
在雙方發布氣候聲明可能生變之際,中歐也各自面臨不少減碳的壓力。按時程,中歐雙方都必須在今年11月於巴西舉行的COP30聯合國氣候峰會前,向聯合國提交2035年中期氣候目標。
從數據來看,儘管中國在清潔能源與交通領域的推動速度領先各主要經濟體,但由於高度依賴燃煤發電,其排放量仍高達全球總量的三分之一。胡克斯特拉直言,「包括中國在內的其他主要行動者需要加緊努力。」
不過,氣候智庫E3G執行主任杜富爾(Manon Dufour)提醒,若歐中雙方「未能妥善接觸」,恐促使中國轉向與其他氣候承諾較低的國家深化雙邊合作。他認為,聯合聲明可望促使中歐雙方加強在金融體系、多邊開發銀行改革,以及綠色技術標準制定等方面的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