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713陳君碩/新聞透視

改名換面盧比歐 中美解套穩下來

一改昔日鷹派作風 陸偷給盧穿小鞋

image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國外交部長王毅11日在吉隆坡會見美國國務卿盧比歐。(新華社)

 美國國務卿盧比歐與中國外長王毅11日的會面,氣氛異常「融洽」,會吵架的話題都先不談,更多強調要管控分歧、擴大合作。昔日遭北京制裁的對中鷹派大將,在「改名」後,變得收斂克制,緊繃的中美關係也得到緩解,在主子川普對川習會表達強烈意願下,雙方都卯足全力,要為中美關係營造良好氛圍。

 11日在吉隆坡的盧王會,是兩人第一次面對面會談,特別的是雙方會後的新聞稿,對台灣問題、一中原則等關鍵字,隻字未提,僅以「王毅『全面闡述』了中方對發展中美關係的原則立場」概括,中美並同聲以「積極、建設性、務實」等正面詞,定調這場會晤。

 盧比歐在會後的記者會上,被連番問及與王毅是否談到台灣問題?有無關切台灣軍演?有沒有被警告不要讓賴清德過境美國?面對尖銳追問,盧比歐完全沒被「觸發」,而是反覆強調「這不是一次警告型會議」、「這不是一場談判(negotiation),而是場會面(meeting)」,他也稱,北京對台灣的立場早已眾所周知。處處展現不願挑起矛盾的收斂。

 對照參議員時代的盧比歐,因提出聲援香港和新疆人權的法案,2020年兩度遭北京制裁,還曾提出「促進台灣和平法案」、「台灣關係強化法案」,主張優先處理對台軍售且不限防禦性武器,以及讓AIT升格等。事事與北京唱反調。

 更微妙的是北京的態度,在盧比歐確定出任國務卿後,今年1月,有外媒發現中國官方對盧比歐(Marco Rubio)的官方中文譯名,從「盧比奧」變「魯比奧」,是不是要以此作「切割」?當時中國外交部發言人稱,「更重要的是他的英文名字」、「中方制裁針對的是損害中國正當利益的言行」、「中美兩國高層官員有必要以適當方式保持接觸」。

 如今在中立的第三地馬來西亞,上演盧王會,制裁問題解套,也宣告中美關係穩了下來,雙方將努力促成川習會;不過在一細節處,北京還是給盧比歐偷穿小鞋。

 據中國外交部官網,王毅7月10到12日在吉隆坡總共與12國外長會面,新聞通稿都配上2張照片,一張是雙方團隊面對面排排坐,一張是兩位外長握手合照,但唯獨與盧比歐的會面,沒有兩人合照。

 精通中文的俄國外交部發言人沙卡洛娃,10日以王毅與俄外長拉夫羅夫的名字,玩「諧音哏」,在社群平台稱俄中兩國就是「王拉夫(one love)」;照樣造句,盧比歐與王毅會晤後,想必都希望兩國關係和川習會的安排,能夠事事「盧毅(如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