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722

社評/石破敗選 日本政局陷入混沌

image
旺報社評

 日本參議院選舉揭曉,改選125席中,自民黨、公明黨執政聯盟僅取得47席,與未改選的75席合計,未達過半門檻,石破茂首相表態將以「第一大黨」地位繼續執政,但黨內外都可能出現挑戰者,加上民粹崛起與美國關稅壓力,石破政權前途維艱。

敗在內政 痛苦指數飆升

 自、公兩黨都面臨支持者老化問題,基本盤日益萎縮,自民黨的「三番政治」(獻金、派閥、選區)與公明黨的「創價學會」不再是勝選保證。參政黨等極右翼政黨異軍突起,訴求「日本優先」、「反全球化」,對新移民問題積極表態,獲得新世代選民支持,選票遽增。

 日本國會以眾議院為主,參議院選舉通常無涉政權更迭,選情一向偏冷。但2024年眾議院改選自、公執政聯盟失利,石破內閣成為「少數內閣」,此次參院改選被定位為「政權誰屬的抉擇」,投票意願大幅提高,年輕選民積極表態,自、公兩黨選情雪上加霜。

 面對美國關稅談判壓力,石破堅守農產品市場及汽車關稅底線,並未讓執政聯盟獲益。主要是日本選民深受痛苦指數飆升之苦,對外交與安保議題不關心,輸入性通貨膨脹及米荒使日本人怨聲載道,小泉進次郎臨危受命出任農林水產大臣雖小有所成,但時不我予。

 自民黨與公明黨將爭取無黨派參議員加入,併同未改選的自公席次湊成過半,以穩住石破內閣,避免執政陷入國會雙少數。自民黨眾山頭目前無人逼石破下台,面對8月1日美國設下的談判展延最後期限,陣前換將對談判不利,若25%「對等關稅」及汽車「特別關稅」如期實施,將嚴重衝擊日本經濟,預估2025年日本經濟將衰退1.3%。讓石破暫時續任,待完成對美談判後再見風轉舵並不遲。

 但對自民黨更大的挑戰是,執政聯盟若無法擴大形成穩定多數,政局極可能進入戰國時代。首先,在野黨派可能乘勝追擊對石破內閣提出不信任案,立憲民主黨黨魁野田佳彥就表示,待周一石破茂召開記者會後,會考慮是否在眾議院發動不信任動議。即使在野黨派因政治光譜分歧難成事,但可拖延或阻擋法案過關,導致政治僵局。

日中關係 終將回到正軌

 石破敗在內政,不在外交及安保,雖不能完全歸咎於他,但首相須概括承受,未來必須適度調整農政及外國人管理措施。日本文化排外,少子化下企業缺工、大學院校缺生源,消費需觀光客刺激,政府只得開放國門。但在日外國人激增,影響人們的生活步調,對外人觀感更趨負面,為極右翼政客創造機會,仿效川普打出「日本優先」訴求,青壯族群非常有感。

 極右翼參政黨採用川普式政治語言,但其排外的意識形態並非美國所樂見。美國駐日大使就警告,「助長歧視性的政策,將危及日本國際地位」大陸《新華社》認為,參政黨通過此次選舉成為日本政壇「關鍵少數」,日本政治或將進一步保守化和右傾化。極右翼勢力的參政黨「排外」主張,將為下屆眾議院選舉投下變數。

 石破致力改善日中關係並取得成果,但不足以扭轉日中的地緣政治矛盾及衍生的安全困境,日中關係的改善集中在經濟領域,政治、經濟關係出現背離。石破外交對美政治高於經濟,對中則經濟高於政治。中美角力升溫背景下,日本將持續以美日同盟為安全基石,但同時追求防衛與外交自主,以因應川普總統的政策不確定性,這是避險操作,不代表日本「近中遠美」。

 2025年版《防衛白皮書》道盡中日關係改善的局限性,未來無論誰主政日本,中日關係波折難免,但終究會回到正軌,因為穩定且正常的日中關係,既是日本經濟利益更是安全無可或缺的要件。「台灣問題」受制於《舊金山和約》及「七二年體制」所構成的「一中政策」,是日本政治基本結構重要一環,非新興右翼勢力所能輕易撼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