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消費降級 外企轉戰二三線城市

面對大陸經濟復甦力度有限、一線城市消費降級情況下,許多包括美企在內的西方跨國公司正在轉進二、三線城市。《華爾街日報》報導,西方品牌在中國的大都市裡可能正在失去優勢,但卻在二、三線城市繼續譜寫「美國夢」。
報導指出,雖然跨國公司正在從中國的許多地區撤出,但從星巴克到斯凱奇(Skechers)等品牌正在中國的所謂二、三線城市悄然擴張,押注這些曾被視為邊緣地帶的小型城市中心。
報導生動地形容,中國四川省三線城市內江的市中心,一家新開的星巴克門店外排起了隊。這並非該市首家星巴克,但卻是第一家提供「得來速」服務的門店。在這座以泡菜而非拿鐵咖啡聞名的城市,上述的場景十年前是不可想像的。
報導觀察,西方跨國公司長期以來一直專注於中國沿海等較富裕的城市,例如上海、北京、深圳等地,但如今的戰場已深入內陸。對於在成熟市場銷售疲軟、在本土又面臨地緣政治審視的西方品牌來說,這個「下沉市場」提供了規模,並日益展現出消費成熟度。
肯德基和必勝客的運營商百勝中國去年新開了1800家門店,其中許多都位於大多數美國人從未聽過的二、三線城市。百勝中國首席執行官屈翠容(Joey Wat)坦言,近年來超過一半的新店布局在低線城市;未來的一大部分增長將來源於這些不斷擴大的二、三線城市市場消費群體。
報導解釋,這一轉變是中國消費大轉型的一部分。在一線城市消費者因房地產價格下跌和年輕人失業問題而變得更加謹慎之際,但二、三線城市的居民正表現出驚人的韌性。
根據麥肯錫(McKinsey)最近一份報告顯示,與中國一線大城市的消費者相比,三、四線城市的消費者對自己的財務前景更為樂觀,也更願意在服裝、餐飲服務和個人護理方面消費。
Peak Investment的首席分析師Kane Hu指出,抖音和拼多多等直播電商平台「徹底改變了」小城市消費者發現產品方式,使他們對潮流更加敏感,也越來越期望能買到品牌商品。(更多精彩內容請免費下載《翻爆》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