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729藍孝威/專題報導

張五岳:兩岸年輕學者更需交流

image
淡江大學兩岸關係研究中心主任張五岳認為,兩岸四地學者之間的學術交流對話,可以增進彼此理解,避免誤判,甚至雙方能夠進一步累積認識和情感。(本報資料照片)

 在大陸官方持續拒絕和民進黨政府接觸情況下,綠營學者出席在港澳舉行的研討會,是否有助於兩岸交流?淡江大學兩岸關係研究中心主任張五岳認為,兩岸四地學者之間的學術交流對話,可以增進彼此理解,避免誤判,甚至雙方能夠進一步累積認識和情感。

 張五岳表示,6月25日在澳門科技大學兩岸關係研究中心舉行的研討會,由於該單位和淡江大學兩岸關係研究中心有常態性和制度性的合作,因此淡大派出平時較少赴陸、也比較年輕的一代學者出席,讓外界解讀這次有比較多看起來是比較屬於泛綠的人士與會。

 「我比較重視的是,年輕一代的學者更需要交流」,張五岳指出,兩岸資深的學者對彼此有一定的感情,有一定的認識基礎,雙方在交流過程當中不會去做立場表述,更多的是能夠設身處地在彼此立場分歧下,怎麼找到交集點、怎麼溝通,怎麼樣找到相向而行的可能性。

 「設身處地很重要」,張五岳觀察,「但是我們發覺,年輕一代的學者,不管是大陸還是台灣,基本上他們缺乏交流互動的經驗,沒有情感的基礎,因此他們在交流互動當中,難免比較多的都是立場的表述,這樣就比較沒有意義。所以這次優先推薦年輕的學者赴澳門參會,豐富和陸方學者的互動經驗。」

 張五岳指出,台灣現在最大的問題在於,大陸的政治、經濟、社會變化越來越大,也越來越快,讓台灣多數人感受到的威脅壓力也越來越大、越來越複雜;但與此同時,台灣社會各界、政府公共部門、智庫,對大陸的研究資源投入,對兩岸關係互動交流的推動卻越來越少,令人深感憂慮。

 外界關注,紅綠學者共聚一堂、交換看法,是否有助兩岸政府了解對方想法、避免誤判?張五岳認為,不太可能透過學術性的交流,就達到傳遞訊息,甚至發揮授權對話溝通的效果,況且他們也沒這種權限。

 張五岳舉例,賴清德總統在思考兩岸問題時,重點應該不是放在兩岸交流,而大陸高層在思考台灣問題時,大概也不會因為大陸涉台學者接觸到一些泛綠色彩的學者,其現行的對台政策就會出現很大的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