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避險溝通 當前氛圍難作為

兩岸凍結官方協商機制多年,但近期台海情勢升溫、加上美國不時打出台灣牌,如何建立「紅綠」的民間避險溝通尤為重要。大陸學者指出,兩岸在緊張關係下,需有兩岸學者搭橋溝通,可惜的是在當前民進黨當局諸多政策阻擾下,只會陷學者於困境,未來若無人再願為兩岸關係努力,「這是很恐怖的事情」。
熟悉兩岸情勢的大陸學者說,賴清德如果不能做出積極改善,一而再、再而三強調台獨分裂路線,實際上是把推進兩岸交流的人置於危險境地。
該名大陸學者指出,兩岸在近期緊張關係狀態下,當然希望有懂兩岸關係,例如兩岸學者互相進行溝通,除建立彼此間的認識,也能作為彌補兩岸之間誤判的一種不同手段。
也有另一位研究兩岸關係的陸方學者表示,雖然前不久在澳門舉辦過一場會議,有兩岸甚至綠營學者參加,去年也有大陸學者赴台,加上近期民進黨創黨元老的洪奇昌訪問北京,但仍停留在泛泛溝通,事實上並沒有深度的交流。
大陸學者坦言,如今兩岸要建立民間的另類避險溝通機制還為時過早,關鍵在於兩岸現在產生的誤會問題很多。特別從今年313賴清德發表談話,直接把大陸當作境外敵對勢力,再到後續對陸配、台灣藝人、海峽論壇、兩湖論壇甚至到金廈泳渡等一系列交流都定義為統戰,讓兩岸交流嚴峻困難。
再如賴清德總統近期的團結十講,學者指,雖然內容漏洞不少,但根源已曝露出其正系統性闡述台獨分裂的理論思想。這讓大陸官方對賴清德處理兩岸關係的信任度會降低很多,即便民進黨願意交流,也是想透過交流來實現台獨分裂。
大陸學者說,即使兩岸出現有效的會議、有意義的交流,也都會被這樣一系列的負面衝擊給掩蓋。如果處境往更逆反方向發展的話,甚至大陸學界也不太會再為兩岸關係做出更多努力,因為在這樣氛圍下如堅持互動溝通,只會陷更多學者於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