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730藍孝威/綜合報導

超德2倍 陸出口全球市占攀升

image
熱門話題

 據法國廣播電台援引巴塞爾預測研究所(Prognos Institute)最新報告顯示,當前中國企業在全球出口中的占比已達16%,是德國(8%)的兩倍。該機構專家指出,隨著美國在全球貿易中逐漸轉向孤立主義,未來幾年中德兩國在全球市占率的爭奪將進一步白熱化,中國對美出口的部分比例可能加速向德國傳統優勢市場轉移。

 慕尼黑巴州經濟協會總經量伯特倫‧布羅薩特(Bertram Brossardt)分析稱,中國企業正積極拓展海外多元市場,這將對包括歐洲在內的全球市場競爭格局形成持續壓力。

 作為這項研究的委託方,該協會特別關注到德國經濟對出口的高度依賴特徵,而中國在多數工業領域的出口表現已實現對德國的超越,目前德國僅在汽車、醫療技術和航空等少數領域仍保有優勢。

 德國聯邦銀行近期研究同樣印證了這一趨勢:德國在全球市場的競爭力不僅落後於中國,與歐元區其他國家及美國相比也呈下滑態勢。

 預測研究所聚焦德國傳統強項的6大工業領域:汽車、機械工程、電氣工程、電子與光學、「其他車輛製造」——含鐵路和航空製造的追蹤數據顯示,2013年德國在汽車、機械工程、其他車輛製造三個領域的全球出口占比均高於中國;但到2023年,德國僅在汽車出口領域保持領先,且優勢已大幅收窄。值得注意的是,儘管德國工業全球市占率整體保持穩定,但中國的比例在此期間實現了顯著躍升。

 區域市場表現呈現明顯分化:德國企業在歐洲和北美市場仍維持強勁地位,而中國工業近年在東南亞、南美和澳洲等地區的市占率擴張迅速。報告特別指出,南亞(含印度)可能成為德國工業重拾增長的關鍵區域——鑒於中印關係的傳統複雜性,以及歐盟與印度正在推進的自貿協定談判,該地區或為德國提供新的增長空間。

 「中國雖是強勁對手,但並非不可戰勝。」報告作者強調,德國企業與政界仍具備「韌性」先發優勢,需通過政策調整鞏固出口競爭力。具體建議包括:推動更多自由貿易協定以改善市場准入,同時要求中國政府保障公平競爭環境。(更多精彩內容請免費下載《翻爆》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