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804

社評/中美戰略自信 更需戰略穩定

image
旺報社評

 川普發動全球性關稅戰暫告一段落,各國最新對等關稅稅率及附帶條件陸續公布,唯獨對中談判以特別模式處理,12日即將到期的談判期限將繼續展延,讓雙方有更寬裕的時間周旋。中美歷經3輪談判,雙方充分展現了經貿實力與戰略定力,都自認為搶佔上風,「戰略自信」固然很好,但如何維持得來不易的「戰略穩定」才是王道。

中國不跪力抗關稅戰

 自4月2日川普啟動貿易戰,全球歷經一場前所未有的震撼,多數國家向美國低頭,讓川普自認為取得最大利益,但與中國的談判卻困難許多。中國「不跪」是唯一對「對等關稅」採取報復的國家,美中分別向對方課徵145%與115%關稅,等同「保證相互毀滅」。

 所幸雙方快速理性退讓,透過對話、談判展現善意與誠意,反而成為全球經貿的穩定力量。川普對美中達成協議落實「讓美國再次偉大」目標,一直抱持積極、樂觀態度;習近平亦無意與美國打兩敗俱傷的無限貿易戰爭,促使雙方的談判,能在穩定道路上艱困前進,以時間換取空間避免攤牌。

 透過日內瓦經貿會談共識與倫敦框架協議,美中逐漸化解了彼此的不信任,務實解決大陸管制稀土與磁鐵出口,以及美國限制對大陸高科技產品與技術出口等問題。甫結束的斯德哥爾摩會談更提升到宏觀經濟問題,美方敦促大陸落實「十五五」規畫,將經濟結構從製造轉向消費,雙方同意繼續談判,基本上是朝正向發展。

 美中關係能快速改善,川普是關鍵因素,他不拘泥於意識形態,希望達成有利於「美國再次偉大」的大交易,驅動美國以認真、務實的態度與中國談判,以早日降低兩國龐大的貿易逆差,吸引中資前往美國投資,大陸市場亦進一步開放。

 川習都只願意和有實力的對手打交道,相同的人格特質讓兩人惺惺相惜,川普若能利用10月底赴韓國參加「亞太經合會」領袖會議,到北京進行國事訪問,成為8年來第一位訪問中國大陸的美國總統,對川普而言將是外交一大成就。

川普訪中是最高目標

 但在經貿領域相向而行,並不代表美中關係全面「和解」,美中全方位戰略競爭關係本質不變,川普的親中傾向雖讓華府反中鷹派稍有收斂,但並未消失,他們開始關切川普是否會對中國讓步過多。參議員任內被視為對中鷹派的美國國務卿兼國家安全顧問盧比歐日前表示,美中之間存在很多歧見,並且每天都在發生,美國將持續支持印太地區的自由航行,維持對菲律賓、台灣等夥伴的承諾。

 盧比歐指出,美國尚未與中國達成貿易協議,目前只是短期的共識。他同時說,美中正進入「戰略穩定期」,終究兩國是世界上最大經濟體,若發生全面貿易衝突,世界會因此受傷,對全球、美國,特別是中國造成巨大衝擊,他對當前美中關係持樂觀審慎的態度。

 美中關係千絲萬縷,許多結構性問題無法輕易排除,貿易休兵即使延長,美國對大陸關稅仍高達55%,單是取消因大陸管制芬太尼不力而課徵的20%關稅,美方就不肯輕易讓步,因此,要維繫盧比歐界定的戰略穩定需要戰略定力與耐心,切忌任何一方以贏者自居,脆弱的平衡禁不起任何風吹草動。

 美中在地緣政治與國家安全利益層面處於對抗地位,威懾中國在印太地區的挑戰與威脅仍是美國優先戰略,雙方在制度上的差異更是根深柢固,關稅貿易戰之後,這些不可迴避的問題終將浮上檯面。

 就短期而言,達成有利美國的經貿大交易、實現川習會是川普最高目標,貿易談判結果對中國經濟發展及政治穩定會有一定程度的影響,雙方都有不能落居下風的壓力,兩大強權歷次交鋒已充分展現了戰略自信,如何尋求美中戰略平衡,永續維持戰略穩定,是雙方必須通過的壓力測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