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807蔡宜伶/綜合報導

煙台葫蘆 傳承百年的指尖藝術

非遺文化之光 古城巷弄裡掌心溫度

image
非遺之所以感動人心,不只是因為它的手藝高超,而是那種「人在做、心在傳」的誠摯。(蔡宜伶攝)
(更多精彩內容 請看翻爆)

8月3日,走進山東煙台的所城里,像是打開一本沉靜流轉的老相冊。這裡是明代遺留下來的古街區,城牆、巷弄與石板路依然保留著歷史的紋理,訴說著這座沿海古城的滄桑與魅力。就在這樣一方被時間溫柔對待的土地上,「八仙葫蘆」工作坊悄然佇立,用一顆顆小巧的葫蘆,承載起大大的文化重量。

 八仙葫蘆的技藝,是山東煙台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融合了葫蘆雕刻、民俗繪畫與傳統吉祥文化。推開斑駁木門,彷彿步入時光深處。一只只工藝葫蘆錯落懸掛,或雕或畫,形態各異,充滿靈氣。

 工作坊負責人宋玉良老師介紹:「葫蘆,自古就是中國人眼中的吉祥物,象徵福祿綿延、生生不息。」他是這項非遺技藝的守護者,數十年如一日地雕琢著每一個細節。他說,從選材、曬乾、打磨,到雕刻與上色,每一道工序都不能急,因為「葫蘆雖小,卻能裝下無數祝福,唯有真心,才能刻出最美的紋路。」

 宋老師親自向記者示範了從挑選葫蘆到雕刻花紋的流程。每一刀下去,他都像在與葫蘆進行一場無聲對話。即便只是一筆簡單的弧線,也反覆調整,力求完美。他說:「這不是表演,是生活。只要真心對待,它自然會回應你最美的模樣。」他的作品曾多次入選各大工藝展覽,更有不少外國遊客慕名而來,將這份「中國味」帶回家鄉。他不僅堅持純手工創作,也樂於向年輕人傳授技藝,希望這門手藝能跨越時代延續下去。

 臨別時他將一只雕有「福祿壽」紋樣的小葫蘆,輕輕放入我掌心,並語重心長地說:「願你順順利利、福祿安康,願這份福氣伴你一生。平安喜樂,這是我們煙台人的祝福方式。」這句話像是穿越了時間與空間的祝禱,讓我心頭一熱。離開時,我緊握著那只小葫蘆,感覺自己不是買了一件紀念品,而是帶回了一段故事、一份情誼。

 在煙台這座既擁有大海風情又滿載歷史底蘊的城市裡,八仙葫蘆像是一顆藏在巷弄裡的文化珍珠,靜靜發光。而非遺的價值,也正是在於這些日常中的微光─讓人記得來處,也走得更踏實。(更多精彩內容請免費下載《翻爆》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