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協兵推自台撤僑 星是救生索
模擬海空封鎖 未談如何與陸達協議 星國防部:無官員出席 馬尼拉稱有計畫

路透8日揭露,東南亞國家代表今年4月齊聚新加坡東陵今旅酒店,模擬解放軍對台灣實施海、空封鎖之際,各國要怎麼撤離島上多達近100萬名國民。這場兵推最終得出結論,長年與台灣有軍事合作的新加坡,將是台灣上百萬東南亞僑民撤離的救生索。
報導引述移民署數據指出,台灣近100萬外國居民中,東南亞人約占94%。這場為期2天的兵推由「國際戰略研究所」(IISS)主辦,包括現任及退役亞太區官員、軍官及安全學者等約40名與會者。
兵推持續了數小時,一些參與人員權衡透過東協採取統一行動,另一些代表則與模擬的美、中、日代表聯繫,商討建立特殊的海空撤離通道。
一名參與兵推的知情人士說,在第11個小時,星國介入後才有真正進展。而兵推的結論是,新加坡可透過數十年來在台的「星光計畫」,利用台灣南部空軍基地和機場資源,規畫撤僑行動。但星方要怎麼與大陸達成協議,以取得撤離通道,則並未詳細討論。
自1975年「星光計畫」啟動以來,星國在台灣南部進行軍事訓練,每年3個訓練營輪換多達3000名步兵和突擊隊員。大陸長期反對這項軍事合作,但學者告訴路透,星方一直堅持立場,部分原因是撤軍將改變圍繞台灣的微妙戰略和外交平衡。一些分析人士和武官認為,台海若爆發戰爭,恐讓星光部隊困在台灣,或淪為大陸的談判籌碼。
報導稱,兵推場景雖不代表官方政策,但扮演外交和國防部長角色的參與者,根據至少9個模擬政府的已知立場作出決策,這些政府包括星、陸、台、美、菲、越和印尼。
我國防部、東協祕書處、印尼和越南的外交部,均未回應置評請求;日本防衛省拒絕置評。星國防部則稱,未參與此次「研討會」,也沒有任何官員以任何身分出席。
大陸外交部則表示,「一貫堅決反對與我建交的國家與台灣地區建立任何形式的官方關係,包括軍事對話與合作」,對此次演習的具體情況不予置評。
美國五角大廈官員透露,未有任何官方參與活動的紀錄。菲律賓外交部則告訴路透,政府針對台灣緊急情況有應變措施,但未提供具體細節。該部補充說,馬尼拉因地理鄰近性和留台菲公民,對台灣有「合法利益」。
未參與兵推的星國學者唐安竹認為,東南亞國家須在兵推和緊急事件討論外,與台灣建立有意義的非官方關係,特別是台灣軍方。他說,「計畫是一回事,但你需要有管道和關係來付諸行動,星國長期保有這些關係,菲國也在建立這種關係,但東南亞他國是否有非官方網絡,能在衝突中與台灣進行有意義接觸,仍是個懸而未決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