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造高教機將生產66架

由於我國空軍的AT-3高級教練機已服役41年,部訓機F-5E/F戰鬥機也服役逾50年,空軍急需汰換,因此2016年在國防自主的政策主導下,推動「國機國造」計畫,中科院航空所開始研製新式高教機,研發期間由空軍、漢翔以及中科院航空所三方組成專案小組,並決定以IDF為基礎,在滿足空軍訓練任務需求的原則下,進行各項必要的工程研改。
為替代AT-3高級教練機、部訓機F-5E/F戰鬥機,並強化飛行訓練與安全,中科院2016年銜命研製新式高教機,隨後與漢翔合作生產,2018年3月完成關鍵設計審查(Critical Design Review),並規畫將生產4架原型測試機。
勇鷹高級教練機在概念設計階段曾規劃多種構型,最終以經國號戰鬥機為基礎重新研發製造方案最具優勢,除可縮短飛訓時程並有效降低後勤及維修成本,且可藉零組件之高共通性及相同的整體後勤體制,解決消失性商源及後勤補保等問題,最終設計方向為簡化航電,加大起落架間距,加厚主翼增加油料,並改用F124無後燃器發動機。
漢翔表示,勇鷹高級教練機從外型設計分析、風洞吹試、藍圖繪製、結構測試、地面整合測試、飛試驗證、部分系統件開發、生產製造組裝、地面輔助訓練系統到整體後勤支援系統等,皆由國人自主完成,飛控、航電軟體也都是漢翔公司100%自行研製,超過100萬行的軟體程式也是自行撰寫,自製率達55%。
勇鷹高級教練機先造出飛試用的A1及A2機,以及2架結構測試機T1及T2機,2018年6月1日A1機執行上架組裝,2018年9月24日出廠後由蔡總統正式命名「勇鷹號」,並在2020年6月完成首架原型機首飛,僅歷時3年的研製期程,預計2026年前交付空軍66架飛機、26套地面輔助訓練系統(GBTS)。
不過近日監察院總決算報告指出,勇鷹高教機過去有部分無線電機等裝備故障頻傳,甚至有同一件裝備故障超過3次以上,此外勇鷹高教機發動機,也有受損頻繁問題,3年間共發生148次故障,影響勇鷹高教機妥善率;漢翔則表示,會向監察院審計部提出補充佐證說明。
(更多精彩內容請免費下載《翻爆》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