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812黃敬文/台北報導

雷虎成軍72年 7名飛行員殉職

image
典禮首先由AT-3及AJT分別以3機編隊、5機大雁隊形通過觀禮臺,並施放代表國旗的三色彩煙,象徵傳承與交接。(孫建屏攝)

 雷虎小組成立目的便是在於精研飛行技術,然而特技飛行猶如行走於刀口,在空中任何一項操作皆攸關生死,「雷虎」成員自起飛後至關車,皆需秉持高度專注,但仍發生過憾事,成軍至今已有7名成員不幸殉職。

 雷虎小組成軍至今,已有7名優秀的雷虎成員不幸殉職,而雷虎小組首位殉職飛官,為雷虎1953年成立的3年後1956年,呂廷文駕駛F-84G噴射雷霆式戰機時失事殉職。

 接著1959年,當時美國參議員訪問台南,指定觀賞雷虎表演,而當天在基地的資深雷虎僅8人,無法排出9機鑽石隊形,於是把不夠熟練的黎國華安排上場,結果周林峰與黎國華分別駕駛的F-86F軍刀式戰機因空中擦撞,不幸雙雙墜毀罹難。

 1963年席德隴駕駛F-86F軍刀式戰機表演「炸彈開花」重新會合時失事;1971年羅宏新駕駛F-5A自由鬥士戰機在淡水河上空表演「4機向下開花」時,失事墜毀於台北中興大橋旁;1997年6月27日徐海華駕駛T-3自強號噴射教練機練習「單機四點滾」時,失事殉職。

 其中最近一次是發生在2014年,當時中校莊倍源在執行「3機尾隨滾轉」的特技課目訓練時,不慎與僚機擦撞,當莊倍源駕駛的AT-3型教練機墜毀前,發現地面為人口稠密住宅,為避免造成更大傷亡,他選擇放棄跳傘逃生,最終控制飛機墜落在農田中而不幸殉職,身後追晉上校。

 當時訓練的「3機尾隨滾轉」是我國雷虎小組自創的高難度動作,飛行方式是由3架飛機組成,分別編為4、5、6號機,其中5號機維持直線飛行,4號、6號機架則以5號飛機為圓心,在其周圍翻滾飛行,必須在9秒內完成720度的滾轉,稍有不慎就可能會出現問題,而莊倍源中校即是駕駛6號機,與駕駛4號機的楊志平中校發生空中擦撞。

 空軍表示,折翼的傷痛無損「雷虎」的堅毅,組員遴選與遞補仍然繼續,而莊倍源的無懼精神,便是「雷虎」世代傳承的傲骨,更是空軍源遠流長的榮譽。

(更多精彩內容請免費下載《翻爆》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