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前官員惠頓:台灣應效法以色列 自力防衛
促全盤調整國家認同 學者指反映共和黨新右派期待台灣玩真的 華獨最符美利益

美國國務院前資深顧問惠頓(Christian Whiton)繼上周發表的〈台灣如何失去川普〉後,再發文闡述立場,直指台灣應以「自力防衛」著手,從戰力結構、國家認同與經濟金融全盤調整。旅美政治學者翁履中評析,此番主張折射共和黨新右派對台國防的期待並非只是政治姿態,是要「玩真的」;執政黨若再以貼標籤回應,可能直接消耗美方對台信任。
惠頓表示,前文雖遭多方批評,但多著眼個人動機與相關性,鮮少提及問題解決方案。本次他以〈台灣應該怎麼做:長年支持者的建議〉為題將焦點轉向具體措施:首先從國防入手,明確宣布獨立自衛原則,也就是台灣的信念是雖然希望盟友的幫忙,但「如有必要,靠自身資源無限期戰鬥」,效法以色列模式,並說出「台灣總統絕不會要求美國總統在台灣犧牲美國人的生命」,並把國防討論從GDP占比轉移到具體能力。
惠頓指出,外界對他先前文章的一個批評是,他對美國國會兩黨對台灣的支持有所質疑,但他認為台灣可以測試國會的「朋友們」,看看他所說的是否為真,台灣可敦促友台議員施壓行政部門交付對台軍售,並要求把台灣固定納入環太平洋軍演(RIMPAC),且排除中國。但是,他也預估不會有所改變。
在文化方面,惠頓推動「重新定義台灣」的身分重塑,例如更名中正機場為李登輝機場、調整中正紀念堂定位,或將內戰時期帶來的文物歸還中國。
經濟金融方面,他建議台灣從「漂浮的半導體工廠」轉型為穩固過人的經濟自由堡壘:鬆綁對銀行和保險業的管制,吸納外資、包括大陸資金,推動模組化核反應爐,全面降低能源成本,並考慮讓新台幣升值再掛鉤美元以緩解通膨、減少對美貿易逆差。
翁履中解讀,新右派的主張傾向「自由民主的中華民國」,避免因台獨讓美國陷入兩難,因此在台灣政治光譜上,其實與所謂的「華獨」路線接近,某種程度上,「中華民國獨立」正是他們認為最符合美國利益的國家認同模式。
翁履中指,新右派對台期望是「認真的」,新右派認為台灣太軟弱、一直在玩假的。他們對台灣的「幫助」,就是認為必須用最直接的方式打醒台灣——因為在他們眼中,需要清醒的是台灣,不是美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