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評/兩岸關係牌 善用鍾東錦的錦囊

日美政府對新關稅究竟如何計算,一度出現認知落差,美國宣稱15%不是「天花板」,還需加上原有稅率,也就是「20%+現行稅率」,日本輿論譁然,談判代表赤澤亮正緊急赴美,再舉行磋商,最後獲得美方在「適當時候」修改的承諾。反觀台灣,行政院隱而不發,數日之後才低調承認。台日面臨同樣困境,賴政府卻未如日方要求再行磋商,積極爭取補救方案。台日對照,讓人心寒。
美關稅大棒 各國拆招
環視各國,在面對美國談判壓力時,均巧妙運用與中國大陸的關係向美方出牌。以印度為例,美國以購買俄國石油為理由,宣布對印關稅提高至50%,隨即傳出莫迪總理赴天津參加上海合作組織峰會的消息,陸方立刻表示歡迎,還釋出願與印、俄尋求三國戰略利益交疊處的信號,預料印度將藉勢升溫與大陸僵冷已久的關係。
拉美大國巴西,因司法追訴右翼前總統博索納羅引起川普不滿,因而承受50%的關稅大棒。巴西未就此低頭,中國買家趁勢減少對美大豆採購,把訂單轉往巴西。今夏中國成為巴西大豆最大出口目的地。
韓國是台灣出口激烈競爭對手,不但關稅比台灣低5個百分點,中韓自貿協定第二階段第12輪談判於6月下旬舉行,據稱進展積極。未來出口美國,台灣稅率高於韓國,韓中經貿關係又優於兩岸,情勢對台灣十分不利。李在明總統宣示,韓國外交政策將以堅固的韓美同盟、緊密的韓美日合作,加上「盡快改善韓中、韓俄關係」為基礎,展開以本國利益為中心的實用外交。
相較之下,台灣對美國採取「一面倒」政策,卻未得到美方投桃報李。不但20%的關稅高於日韓,還需赴美投資數千億美元,政府卻以「保密協議」為藉口,拒絕接受民意監督。台灣真的沒有籌碼,只能對美國「一面倒」嗎?
並不盡然,苗栗縣長鍾東錦日前在議會建議賴政府,應對中國大陸開放,這樣才能回頭逼美國,不要這麼欺負台灣人。雖然從實務上說,台積電很難硬槓美國政府的限制令,但鍾縣長的思路值得深思:為什麼各國都懂得用「中國牌」對沖美國壓力,唯獨台灣自棄滿手的兩岸籌碼不用,甚至視之如敝屣?
兩岸是好牌 不用可惜
不要忘了,除了台積電與半導體行業外,台灣還有大量電子元件、IT設備、機械製造和精密加工等產品輸美,還有更多在「毛3」、「毛4」間勉強存活的傳統產業,剛剛經歷一波新台幣急遽升值的衝擊,「20%+N」的稅率若不能減免,一場美國橫掃台灣數十萬名產業中堅的生存風暴恐將襲來。
大罷免綠營受重挫,代表主流民意否決膝跳反射式的「抗中保台」咒語。挺過難關的在野黨,除應善用立法手段,為產業風暴預作準備,協助受衝擊勞工與業者挺過難關;並監督未來台灣需對美國投資數千億美元的運作成效。更重要的是,在野黨還應大膽踏出腳步,啟動既有的兩岸協商管道,呼籲大陸注意台灣眾多產業將面臨美稅重創的迫切危機。
台灣出現兩個新事實,一是持續將近半個世紀的出口導向成長路徑,將難以為繼,二是台灣民眾對川普總統的交易性外交風格深感憂心,面對台灣兩個新事實,大陸何不思考「北風與太陽」的寓言,對受衝擊的台灣產業釋出和煦的暖風,成為台灣的太陽?
大陸內部可能有人會質疑,此時此刻對台灣示好,是否形同對賴政府示軟,向台灣民意釋放錯誤的信息?其實不需要擔心這一點,大陸對台工作,該思考的是廣大人民會怎麼反應,而不是賴政府會怎麼判斷,大罷免投票結果最重大意義是,人民怎麼判斷比政府怎麼做更重要。
此時出手協助受美國關稅衝擊的產業度過難關,廣大人民看在眼中,會重新思考「中華民族經濟共同體」的正面意涵,打破過去數年來民進黨所聲稱,台灣須在「科技新冷戰」中選邊,須服從美國意志組建「非紅供應鏈」的心理迷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