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903

擴大朋友圈 建構國際新秩序

社評/大陸九三閱兵的觀察系列一

image
旺報社評

 中國大陸2014年明定9月3日為「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並於2015年舉行閱兵儀式,今年適逢抗戰勝利80周年,再度於天安門廣場閱兵,除紀念戰爭中犧牲的3500萬軍民同胞,宣揚「勿忘國恥、強軍興國」的歷史意義外,更具有展現軍事硬實力與朋友圈軟實力兩大戰略力量之意。

展現軟實力 牽動地緣政治

 今年九三閱兵,來自全球的26個國家元首或最高領導人現身天安門觀禮台,其中幾個特色:首先,與中國陸地接壤國家中,除了印度、不丹、阿富汗3國缺席外,其他鄰國、近鄰全數出席;其次,出席國家中不少來自亞非拉的「南方國家」,展現中國在全球南方的影響力與外交觸角;最後,「一帶一路」倡議的沿線國家從中亞、中東到東歐與非洲的參與,反映中國在這些區域透過基礎建設與經貿合作所建立的外交連結已見成效。

 若進一步細看,其中有許多值得注意的雙邊與多邊關係發展,將牽動地緣政治的變化。先看中俄關係,普丁親自出席天安門閱兵,除了回報習近平5月9日出席紅場閱兵,也象徵兩國「全面戰略協作夥伴關係」的持續深化。普丁上個月才在阿拉斯加受到川普熱情隆重的歡迎,接著與習近平並肩站在天安門城樓,彰顯了俄中關係的緊密,與俄羅斯的大國地位。

 在俄烏戰爭持續、俄國遭西方制裁背景下,中國提供的外交舞台對普丁而言,何其重要。未來兩國在能源與軍事方面的互信合作應可預期。美國在川普第一任時,就有「逆季辛吉三角」的「聯俄制中」念頭,但拜登時期俄烏戰爭爆發,美俄關係惡化,中俄關係卻急速加溫,加上習普二人的私誼,兩國關係難分難捨。

 川普再次入主白宮,對「逆季辛吉三角」仍有殘念,認為就算「聯俄」不成,至少做到「和俄」,以增加對付歐洲與中國的空間。

 而且川普日益顯露的交易性格,以及毫不掩飾對中俄領袖的好感,讓外界對所謂「新雅爾達體系」充滿想像。如今中俄關係堅若磐石,川普恐怕將面臨「陣營化對抗」還是「三分天下」的抉擇壓力。

廣發英雄帖 非西方新陣營

 從這個角度看,就不難理解西方媒體為何將北韓領導人金正恩的出席,解讀為中俄朝的「北三角」結盟,對抗美日韓的「南三角」,並認為東北亞地緣政治軍事緊張正在加劇。但這樣的解讀並不精準,因為中國對中朝的軍事合作向來十分謹慎,何況最近正試圖與日韓改善關係;另一方面,現今的日韓領導人也在川普對等關稅壓力下努力完善中日韓貿易環境。若將金正恩的出席簡化為南北對抗的象徵,便流於一種慣性思考,忽視了地緣經濟正在劇烈變動。

 這樣的慣性思考,同樣出現在對伊朗總統裴澤斯基安出席的解讀上。西方媒體認為,這些反美立場的國家領袖聚集一堂,顯示中國正與這些國家形成一個反美、反西方的聯盟軸心,反映中國推動與美國及其盟友對抗格局的用意。但實際上,中俄兩國在伊以6月「十二日戰爭」中都相當節制,並未給予伊朗直接的軍事援助。顯示中俄並非熱衷於回到兩極的集團對抗,而是對後冷戰時代結束後的新國際秩序,抱持有別於西方國家的想像。

 這次閱兵還有許多南方國家出席,可以理解為中國希望結合發展中或非西方國家,在國際事務中形成非西方主導秩序的新陣營,建構一種重視經濟發展、尊重主權與文化差異的多極化新國際秩序。這才是北京廣發英雄帖的重要目的。

 相較於2015年閱兵,這次出席國家數量略減,捷克、波蘭與韓國領導人這次未出席;2015年時聯合國祕書長潘基文曾親自到場,而這次則由聯合國副祕書長李軍華代表。這也顯示出當前中美對抗更為緊張,以及更嚴峻的戰略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