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908

社評/石破辭首相 日本陷政治動盪

image
旺報社評

 日本首相石破茂決定請辭首相職務,以避免自民黨陷入分裂,石破突然決定辭職,代表日本政治進入一段混亂的變動期。自民黨能否團結並重新獲得選民支持,不但對陷入經濟停滯、人口老化、數位落後、都會民粹主義抬頭、右翼政黨興起、國家安全威脅增加等考驗的日本至關重要,對日中韓三邊關係、美國印太戰略及台海安全情勢都將產生一定程度的影響。

避免黨的分裂 急流勇退

 日本參議院改選後,朝野兩大黨:自民黨與立憲民主黨都出現逼宮聲浪。自民黨眾參兩院議員舉行敗選檢討會議,決定投票決定是否提前選舉總裁,形同對石破茂的罷免投票,石破面臨沉重壓力,但他堅持留任。立憲民主黨黨魁野田佳彥同樣因席次未增加而遭到究責,但他不承認敗選,表態要續任。

 石破領導自民黨一年餘,未能帶領全黨走出派閥募款回扣風暴所造成的民意衝擊,三次選舉連選連敗,而立憲民主黨並未順勢在參議院大選中攻城掠地,反而讓新興政黨異軍突起。可見,在選民心目中,立憲民主黨和自民黨一丘之貉,都是「陳腐的政黨」,不抱希望。

 冷戰結束,日本眾議院選制捨「中選舉區制」,改採英國與德國的折衷「小選舉區與比例代表並立制」,希望打破自民黨「一黨獨大」格局走向「兩黨制」,但35年來自民黨雖然弱化,卻未能形成有力量的第二大黨,自民黨與理念接近的關鍵小黨公明黨聯合執政,形成罕見的「55年體制」,民主黨雖一度執政,但未能站穩大黨地位,反而分裂為立憲民主黨與國民民主黨。

 「餐券回扣弊案」成為壓垮自民黨的最後一根稻草,選民用選票教訓自民黨,但立憲民主黨未受到民眾支持,反而出現小黨林立現象。日本國民民主黨黨魁玉木雄一郎認為,日本將與歐陸國家類似,國會沒有任何政黨可以過半,但日本在聯合內閣的組成上難度較高,政治穩定性將隨之弱化。

 石破在外有民粹、內有逼宮雙重夾擊下,處處顯得顧此失彼,未能展現政治魄力,執政少有亮點,只能且戰且走延續「少數執政」。石破去年眾議院大選、今年6月東京都議會選舉、7月參議院大選連續吞敗,但他直白的政治性格與過人的抗壓韌性,也博得若干民意的同情,內閣支持率從參議院敗選後的2成奇蹟式倍增。

極端勢力抬頭 牽動台海

 《日本經濟新聞》最新民調顯示,石破內閣支持率達42%,較7月上升近10%,但以高市早苗為首的舊安倍派企圖「倒石破」,以阻斷石破的政治路線及對「舊安倍派」的清洗。石破內閣支持率遠高於自民黨的28%,這個差距可稱之為「首相溢價」,應視為內閣續航力的指標。讓石破有底氣表態續任總裁。

 石破不輕言下台,是希望避免國政空窗期,錯失即將登場的聯合國大會及「亞太經濟合作經濟領袖會議」等重要國際政治舞台,損及日本國家利益。降低川普關稅的衝擊更是迫在眉睫的首相責任,石破曾表示,將優先應對物價高漲及日美關稅談判等政策課題。意味2025年度追加預算案須在任內通過,但最終難抵黨內要求他為敗選負責的聲浪,在黨內投票揭曉前夕,決定請辭。

 紛亂的自民黨缺乏足堪人民信任的「後石破」首相人選,在野陣營對追加預算態度保留,除非自民黨能迅速團結並獲得關鍵小黨奧援,在眾院席次過半,否則日本政局將陷入混亂,虛弱的日本經濟將益形困難。

 自民黨近年右翼興起,造成理念的分裂,進入「後石破」時期,自民黨在左、右之間的擺盪將更強烈。這場路線之爭不但攸關日本與中、韓等周邊國家關係良窳,放棄「終戰」表述、承認二戰「敗戰」的石破下台後,日本與日、韓的「歷史認識問題」之爭勢必再度燃起,東北亞合縱連橫將是另一番局面,亦將牽動台海局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