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過招 陸設黃岩島自然保護區

繼去年大陸生態環境部發布《黃岩島海域生態評估報告》後,大陸國務院10日批覆同意,新建黃岩島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聲稱此舉可維護黃岩礁島嶼生態系統的多樣性、穩定性與持續性,相關面積、範圍與功能分區將由大陸國家林草局另行公布;文件強調要嚴格執法、加強監管,防止各類違法違規行為。
路透報導,黃岩島歷來是大陸、台灣、菲律賓與越南多方聲索海域熱點。近來黃岩島周邊頻繁出現中菲海上對峙、海警與海軍巡航、及雙方船隻互相驅離,緊張情勢持續升溫。國際媒體分析稱,北京此時將生態保護升級為國家級保護區,除生態考量外,也具明顯主權與執法意涵。
在宣布批覆當日,大陸官媒與官員多以生態保護為由統一口徑,稱黃岩島海域生態系統完整,建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可提升保護與管理水準,並強化對破壞行為的處罰與控制。
北京作法可能引發菲國不滿。外電報導,菲律賓過去多次抗議中國在南海的驅趕與「危險行為」,並稱將捍衛菲國在其專屬經濟區內權益;最近數月菲方也嚴重關切中國船隻在黃岩島周邊行動。分析人士稱,將主權問題包裹在保育名義下,可能使中菲在執法實務與外交協商再起摩擦。
香港01、路透等報導,區域安全觀察員警告,新設自然保護區若伴隨更頻繁的海上執法或限制外國船隻進入,恐使南海脆弱的信任機制進一步惡化;另方面,中方表示此舉可長期保護當地珊瑚礁與漁業資源。未來關鍵在於如何制定相關管理細則、畫定執法範圍、及能否與周邊國家建立溝通機制,避免因環保措施誘發新對抗。
大陸生態環境部去年7月10日公布《評估報告》,對黃岩島及周邊海域有四個首次新發現:一、實證海水、沉積物和魚類體內未檢出氰化物;二、海漂垃圾汙染平均密度與國際其他離岸海域相對較低;三、調查記錄與分析礁棲魚類狀況;四、定量調查分析硨磲棲息密度,發現蒼珊瑚、多孔螅、軟珊瑚等重要生態類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