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917

社評/烏俄戰爭外溢 歐洲緊張升級

image
旺報社評

 俄羅斯升高對烏克蘭及北約的軍事壓力,日前出動805架無人機和13枚巡航導彈對烏攻擊,為戰爭開始以來規模最大的空襲,接著以無人機侵擾波蘭、保加利亞領空,似有試探北約反應之意,這場戰爭的暴力出現外溢傾向。

俄無人機侵擾 試探北約

 俄羅斯無人機對波、保兩國的侵擾,引起北約強烈的反應。波蘭總理圖斯克明確表示「構成直接威脅」,隨後依《北約條約》第四條召開緊急會議。會後北約宣布舉行軍事演習,北約祕書長呂特聲稱,演習的目的在加強東側的軍事能量。另方面,俄羅斯與白俄羅斯正在舉行四年一度的聯合軍演。波蘭質疑演習的目的在模擬占領「蘇瓦烏基走廊」。該走廊位於波蘭與立陶宛邊境,西接俄羅斯飛地加里寧格勒,東鄰白俄羅斯,被視為北約防禦體系最大的弱點。波蘭因此增兵4萬開往與白俄羅斯邊界,雙方劍拔弩張,似有風雨欲來。

 波蘭以俄羅斯故意發動無人機「攻擊」為由,召開聯合國安理會緊急會議。中國常駐聯合國副代表耿爽警告,烏克蘭衝突的對抗性和挑釁性言論升高,呼籲各方克制避免誤解和誤判。美國代表則重申對北約盟友的支持,承諾捍衛北約國家領空。但川普總統淡化事件,暗示這「可能是個錯誤」,美國大使的發言可能只是安撫盟友的舉動,未必表示同意擴大軍事衝突。

 俄羅斯在戰場已取得明顯的優勢,外交上也突破孤立,近日分別與美中兩國元首會面,重登國際舞台。無人機事件不排除警告北約的意味,但擴大戰線似無必要。因為普丁基本上將川普視為潛在的合作夥伴,川普雖然不時對普丁以及中印購買俄國能源放狠話,但同時也持續對烏克蘭與歐洲施壓,希望烏克蘭接受失去領土並保持中立,即某種「芬蘭化」的方案。有此「戰略自信」,普丁自然有較大的「戰略耐心」。

 無論莫斯科有意試探北約或是無心之過,比較值得關注的還是歐洲國家的反應,透露出對俄國滿血回歸與美國戰略收縮的焦躁與不安。日前美國新版《國防戰略》報告初稿出爐,美國未來的戰略重心將以國土安全和西半球為首要防禦區域,國防重心將從全球介入、全域部署收縮至相對較為鄰近的地理範圍與邊境安全,表現出一種現代門羅主義的孤立思維。

 在這樣的戰略思維下,將會伴隨縮減歐洲和印太地區的駐軍與軍事參與。美國國防部正在調整全球軍力部署,從歐洲與某些地區逐步撤兵或重新配置,並期望北約盟友和區域夥伴加大自我防衛與軍事投入。

美國戰略收縮 歐洲不安

 川普對烏克蘭的轉向以及美國戰略收縮,使歐洲諸國陷入戰略困境:一方面歐盟提出「2030備戰計畫」,投入大量資源,力圖強化本地防衛自主,提升防空系統和軍事整合;另一方面,對美國可能長期減少歐洲軍力支持出現的權力真空感到深切不安,擔心在缺乏美國安全承諾下歐洲整體安全環境更加險峻。

 同時,歐洲內部意見分裂亦加劇,不同國家對援助烏克蘭及制裁俄羅斯持不同態度,匈牙利等國尤其對持續支持戰爭態度保留,法、德等西歐國家對軍事介入俄烏戰爭的民意支持程度相對有限。而俄烏戰爭帶來的經濟衝擊、移民問題、治安敗壞,促使德國極右翼政黨AfD勢力抬頭,反映社會對軍事介入的疑慮與政治極化趨勢。

 北約「東翼」國家的確似乎有意利用無人機侵擾事件,強調俄羅斯挑釁的嚴重性,呼籲強化東歐防禦,希望藉此要求美國繼續投入軍事力量。但北約當前政策基本上仍避免直接觸發與俄羅斯的正面軍事對抗,尤其在美國收縮全球部署的大背景下,雖延續戰略威懾,卻避免冒險擴大戰事。這樣的狀態難以持續,只會加速實力流失與內部分裂。

 回到談判桌才是俄烏問題解決之道,這首先要歐洲國家放下對抗思維,尊重多邊協商與相互安全利益,以務實與包容的方式尋找和平途徑,同時加強歐洲內部的政策協調和外交共識。這符合歐洲安全長遠利益,也有利於穩定整個地區的國際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