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加持 臺灣無人機新時代
封面故事/從硬體製造邁向高值應用新紀元 產業轉型迎新機遇
                                    隨著科技日新月異、技術門檻與成本不斷降低,無人機的應用已迅速從過往以軍事與航拍為主,轉型為橫跨多元領域的智慧載具,成為推動自動化與智慧城市發展的關鍵技術之一。其應用場景涵蓋能源、物流、農業及公共安全等產業,展現出強勁的市場潛力與成長動能。
在能源領域,無人機廣泛應用於電力線巡檢、風電與油氣設施維護,不僅提升作業效率,更有效降低人員進入高風險環境的需求;在物流方面,無人機憑藉高機動性與低營運成本,成為偏遠地區與「最後一哩路」配送的理想解決方案,Amazon、UPS、Flytrex等國際企業均積極投入布局。於智慧農業領域,無人機可執行農藥噴灑與作物監測,並結合AI演算法進行氮含量與作物健康分析,有助於提升產量並實現永續農耕目標。在公共安全與災害應變方面,無人機具備快速部署與即時反應的特性,能執行災區空拍、地形測繪、通訊中繼、夜間生命偵測等任務,部分國家更已導入結合GIS與AI的智慧系統,顯著強化應變效率與決策品質。
根據德國研究機構Drone Industry Insights預測,全球商用無人機市場將以年均近8%的速度穩健成長,預計至2030年將達578億美元。臺灣則憑藉資通訊與電子製造的深厚技術基礎,積極建構完整供應鏈,展現出卓越的創新能力與國際競爭實力。
臺灣無人機產業結合資通訊優勢與在地創新能量,正快速由硬體製造邁向整合應用,拓展至農業、能源、物流與災防等多元領域。出口動能強勁,並藉「非紅供應鏈」成為國際信賴夥伴。
在臺灣東部的重安部落,一場融合傳統與科技的實驗正悄然展開。透過與台灣無人機應用發展協會、亞太雨林野生咖啡保育協會合作,阿美族族人運用搭載LiDAR、多光譜儀與AI的無人機,建構出「雨林咖啡智慧溯源系統」,從生長監測、病蟲害分析到核糖核酸驗證一連串的溯源管理,成功搶進海內外大型通路。
在全球日益重視公平貿易與產地透明的趨勢下,東海岸原住民部落的做法正好切中市場需求。實際上,台灣無人機應用發展協會早於2016年在東帝汶即部署無人機,針對超過30萬公頃的雨林咖啡林地進行大規模勘查,面積相當於臺灣國土的三分之二。此外,印尼、馬來西亞與非洲亦陸續展開類似的種植與監測計畫。協會理事長張揚表示,透過溯源管理系統,每顆咖啡豆都有一張「護照」,清楚記錄其生長位置與栽培方式,可供應給集體採購的星巴克、Walmart、全家、大潤發等海內外大型通路,這種商業模式年銷量已超過10萬噸。
除了「雨林咖啡智慧溯源系統」之外,隨著科技日新月異,無人機技術應用正迅速從傳統的航拍與軍事用途,全面拓展至能源、物流、農業與公共安全等多元領域,成為驅動自動化與智慧基礎建設的關鍵技術,展現出強勁的成長動能。(全文請見2025年10月號第679期《經貿透視雙周刊》;更多精彩內容請下載《翻爆》AP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