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115

誰扛得起經國牌

 國民黨黨主席改選即將登場,包括現任黨主席洪秀柱,以及吳敦義、郝龍斌紛紛打出「經國牌」,這算是黨魁之爭的起手式,未來百年老店是走向分裂,亦或是浴火重生,就看黨內如何詮釋「經國」招牌。

 蔣經國主政期間,推動十大建設帶動經濟起飛,晚年推動民主化工程;對於官員操守及政商關係也有嚴格規範,即使李登輝也推崇蔣經國是「民主改革先驅者」;台北市長柯文哲更讚賞蔣經國是「台灣政治的典範」。

 就像美國這幾年「林肯學」蔚為風潮,歐巴馬總統更多次公開推崇林肯。「經國牌」不該被視為落伍、與年輕人脫節的概念,而是要去思考如何落實蔣經國當年治國理念、無私奉獻的精神。

 就以媒體最常評論國民黨缺乏「接地氣」,也就是與基層脫節。當年蔣經國親民形象,經常深入民間探訪民瘼,這就是所謂的接地氣;想想蔣經國,國民黨要東山再起,缺少了什麼?

 就像孫文思想的平均地權,不就是現在的居住正義、土地正義?民生主義就是藍綠政治人物掛嘴邊的拚經濟,只是時空環境不同、換個台詞罷了。經國學落伍嗎?並沒有!國民黨不該拋棄自己的傳統與優勢,淪為四不像。

 「經國學」其實就是經略國家的方法,要得其三昧,不能只有得其形或外皮,而是要得其骨肉、得其精髓,也就是真正能夠苦民所苦、疾民所疾,要愛民如子,這才是當代政治人物最該思考之處。

 當民進黨施政亂糟糟,民怨四起,在野黨更應扮演監督角色,而不是流於黨權之爭;想想當年、想想此刻,國民黨檯面上政治人物,真有臉面對蔣經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