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童木乃伊 金面具與神連結
富家女3層棺 遺體製作成範例

展覽分為八大區域,其中六區各有一位代表人物,各木乃伊風格隨著年代更有極大變化。以第二區的奈絲塔沃婕特為例,她葬於3層裝飾精美的擬人形狀棺槨。棺木由外槨、中槨、內棺3層棺槨組成。從棺槨的風格與品質說明她來自古埃及主要宗教信仰中心底比斯(今名盧克索)。
奈絲塔沃婕特出身富裕家庭,從遺體被精心製作成木乃伊即可確認。她的遺體也是古埃及木乃伊製作的絕佳範例。
除擁有3層棺木的奈絲塔沃婕特外,人形棺也在展覽中完整呈現。包裹全身的人形棺常取代木質內棺。由於製作較簡易,成本亦低,人形棺乃成為棺木的替代選項,塔穆特與神廟歌者木乃伊為本次人形棺經典範例。奈絲塔沃婕特除木棺與人形棺之外,羅馬時期木乃伊製作方式更是迥異,出現了將逝者面貌繪於木板的「木乃伊肖像」。
特別的是,這次來台展出的木乃伊中,更有一具僅有2歲的幼童木乃伊,於1888年出土,當時考古學家認定他是一具女孩木乃伊,近年電腦斷層掃描才證實他是一位男孩木乃伊所有。
此具木乃伊20年前於歐洲展出後,本次展覽也將為亞洲最後一次露面。羅馬時期之前,將兒童製成木乃伊相當罕見,只有少數幾件早期實例,且這些孩童似乎都來自地位較高的家族。
這具幼童木乃伊由不同部分的容器包覆。他的頭部覆蓋著精緻塗金面具,使他與諸神連結;手中則握著一束雅緻的玫瑰與桃金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