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放經費申請 向年輕學者示好
教育 大學可設獨立法人

對於大陸教育惠台政策,國內大學校長表示,這些措施是跳過官方直接向台灣年輕人示好,可能造成台灣高教版圖變動,政府要妥善因應。教育部則說,已加碼高教經費,並提出各種方案照顧年輕學者,台灣還是有優勢。
教育惠台政策包括在大陸大學工作的台灣人,不必再和陸籍教師共同掛名即可申請國家社科基金各個項目,且開放讓台灣的大學可在大陸設立獨立法人,可與大陸大學同等待遇。
實踐大學校長陳振貴表示,兩岸官方陷入僵局,大陸就藉由民間交流,來達到他們想要的目的。譬如,現在愈來愈多台灣年輕學者到大陸大學任教,如果未來他們申請研究經費的標準跟陸籍教師一樣,那會有很大吸引力,造成更多台灣人才外流大陸。
陳振貴說,大陸這次的惠台政策似乎要開放讓台灣的大學到大陸設置獨立法人,這是非常重大的突破。如果台灣的大學可到大陸設置學校法人,同時可收大陸人、台灣人及世界各國的學生,那將對台灣高教有重大影響。
龍華科大校長葛自祥說,龍華曾經要和大陸東莞一所大學及當地一家企業共同成立公司(法人),將一些專利商品化,龍華出技術,對方負責資金,進軍大陸及台灣市場。不過龍華去年將這項計畫向教育部、經濟部投審會提出申請時,並未獲准。如果兩岸在設置法人的規定鬆綁,他們這項計畫就能實行。
對於大陸向台灣高教及年輕學者招手,教育部次長蔡清華表示,加碼高教經費,提高大學教師薪水,年輕學者也有機會爭取高薪及負責研究計畫。至於要不要開放大陸的大學到台灣設置法人機構,教育部要跟陸委會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