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521 杜震華

中美貿易戰降溫未熄火

 美、中兩國在第2輪貿易諮商結束後,發表了聯合聲明,雙雙表示兩國就「實質減少美中貿易逆差的措施」達成了共識,中方將大幅提高採購美國貨品。率團赴美諮商的大陸國務院副總理劉鶴在受訪時表示,諮商最大的成果是「雙方不打貿易戰,並停止互相加徵關稅」。

反面來看,雙方除了達成「停止相互加徵關稅」以外,並未獲得任何其他共識,但將會繼續諮商,往減少逆差的方向努力,而這將會是一段艱辛的過程。是否真可顯著減少貿易逆差或需要多長時間方能有成,真的只有天知道。

 因為這是一個複雜的賽局,會將美國貿易問題、國內選舉、中國新科技發展、國內經濟穩定,甚至北韓去核化等所有因素全部攪入。中國會視國內產業發展狀況,選擇性「分期付款」,逐步縮小順差來實踐諾言,美國也可將中國視為「選舉提款機」,一有選舉壓力就賣力「表演」,顯示「讓美國再度偉大」的動人情操。

劉鶴領軍的中國代表團出發前夕,外界已歸納出美、中攻防的內涵:在消除貿易不平衡上,美國要求兩年內削減2000億美元的貿易逆差,中國則提議擴大進口美國農產品和液化天然氣等;在「中國製造2025」計畫上,美國要求中方停止提供補貼,中方則會拒絕美國要求;在美方對中興通訊制裁方面,中國則要求放寬制裁。川普隨即表示可以尋求調整制裁,讓中興起死回生,讓中國有誘因以貿易讓步來讓中興解套。

但談判結果竟只有「雙方停止加徵關稅」,顯示美國這一回合讓步超過中國,因美方原來的25%關稅是對500億美元的中國高科技進口,而中國只針對美方40億農產品課稅,雙方都讓步之下當然中國得利較大。

當然,美國也不是省油的燈,中興通訊在聯合公報中完全未提及,表示雙方未達成共識。即使川普有意以此為籌碼來討價還價,但美國眾議院籌款委員會已緊急通過修正案,阻止商務部重新談判中興禁售令。因此,中興通訊案必須另行思索解套之方,剛好也可用來牽制北京繼續讓步,而成為短期內雙方能否雙贏的關鍵點。

但一旦進入細節諮商,美國要討到便宜就不是那麼容易。因為北京極精於宣傳技巧,以台灣和大陸談判ECFA的經驗,北京大力宣傳對台讓利,其實很多是空的,因為地方政府會有各種「非關稅貿易障礙」,導致台企看得到糖但吃不到。這是經濟體制差異下,先進國家和開發中國家貿易變得困難的事實,也是美國企業抱怨中國市場「不開放」的重要原因之一。

因此,要解決美、中貿易問題,除非北京認為對自己的產業發展有利,否則美國還有漫漫長路要走。

(作者為中國文化大學全球商務系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