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707周麗蘭

倒果為因 農委會無視農民的痛

 鳳梨價格跌谷底,對於近來政府的搶救措施,農民感嘆說「國民黨還比較照顧農民」。永興合作社場的鳳梨是因為等不到加工廠來收,才堆放到過熟,農糧署卻暗指不具商品價值,實在是倒果為因,也顯見農委會的官僚顢頇思維。

 通常暴風暴雨才使政府繃緊神經,今年風調雨順農作物盛產應是豐收喜慶,原本應未雨綢繆防止農作物生產過剩的農政單位,卻坐視農民的好運變噩運。

 農委會、農糧署動輒以「格外品」為由,開脫低價的都是次級品,香蕉、鳳梨、稻穀皆如是說;只要媒體報導與農政單位期盼不符,動輒扣上假新聞帽子,嘴硬得像台語俚語「爭辯不曾輸、打賭不曾贏」。

 次級鳳梨減少進入拍賣市場,大顆鳳梨才能賣高價。次級鳳梨產地價格在每斤1元至3元徘徊,農糧署為展現處理危機能力,宣示透過合作社場以4.8元收購次級品加工,結果才4天,因加工廠遲遲不收購,氣得合作社場跳船不幹。

 用膝蓋想也知道,救鳳梨的關鍵是加工廠、不是集貨場,收購的次級品數量龐大,而食品加工數量與速度有限,正亟需政府出手搭橋協調,政府卻反過頭來要集貨場自行找到加工廠才能出貨,看在農民眼裡,這樣的政府與何不食肉糜的晉惠帝有何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