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A14 星期論壇
20180722王 丰

蔣月惠戳穿了轉型正義西洋鏡

星期評論

 蔣月惠,兩個禮拜以前,全台灣絕大多數的民眾,幾乎對這個名字完全無感、不識。然而,才不過兩天時間,筆者寫稿的此刻,蔣月惠這三字,在Google大神的搜尋欄竟然顯示:「約有 1,030,000 項結果」。一百多萬則有關她的資料。這充分印證了在自媒體瘋傳訊息的時代,已不是古語所謂的「一舉成名天下知」,而是瞬間成名天下知。

 蔣月惠現象在大選前四個月爆發,有幾層意義值得人們關切。其一,蔣月惠的說理敘事,完全運用俚俗鄉里最通俗語言,講述她所遭逢的地方政府霸凌善良百姓惡例。她不必像柯P遇到說不清的事理就猛搔頭,或以網路酸民習慣說的「ㄍㄢˋ話」顧左右言他。她不必像蔡英文盡講些留學英美,文青式的美麗虛幻話術來搪塞民怨。她也不會像吳音寧勇於肉身擋怪手,見到議會官員備詢的麥克風卻是嚅嚅囁囁。

 一個真正的勇者,不應該是勇於私鬥怯於公戰。而是言所當言,為所當為,雖千萬人吾往矣!

 其次,蔣月惠現象,解釋了現階段大選前夕選戰熱度空前冷清的原因。不論執政、在野,從北到南,從老到小,凡是參與選舉者,他們似乎都欠缺蔣月惠身上散發的「感動元素」。為什麼選情冷清,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候選人本身的「感動元素」不足,再者是他們提出的競選政見的「感動元素」,講述政見主張的「感動元素」嚴重貧乏。

 根本原因,除了眼下台灣社會的民粹氛圍使然之外,民眾嫌棄台灣政客「真誠」的成色不足,可能亦是一個不可忽略的原因。中國人講究誠信,在台灣如果我們覺得某人「很沒誠意」,那麼我們就不會和這人結交朋友。同理,如果政客候選人言行舉止給人感覺「假假的」,那麼他自然很難讓人投他一票。

 在島內,政治公眾場域之中,「虛假的人」太多,「真誠的人」太少,一旦出現了這麼一位「怪怪的」素人蔣月惠,況且她還默默行善多年,自然她就橫空出世,瞬間成為台灣炙手可熱的人物典型了。

 第三個值得觀察的重點。蔣月惠所陳述的事件,固然是遠在屏東縣一樁民宅迫遷案,該案影響的範圍不見得涉及你我及大多數台灣人民,但是,蔣月惠在哭聲震天之後,竟然會「哭感動天」,撼動人心,這凸顯了台灣當局只顧忙著向歷史揮動鐵拳,只顧忙著為島內少數台獨人士討公道向歷史人物揮鐵拳,只顧忙著向可能危及他政權存亡絕續的在野黨揮動鐵拳,可是,卻對廣大庶民社會普遍存在的不公不義境遇不聞不問,麻木不仁。

 就當蔣月惠北上,被台北所有的電視新聞台記者包圍追趕,央求她受訪的同時,台北市的中正紀念堂闖進了一群青年,第三次朝蔣中正故總統銅像潑紅漆。台灣的執政者與在野者顯然都對這群青年的乖張違法行徑視若無睹,或許在某些「務實台獨工作者」與「務實去中國化工作者」的眼裡,甚且恨不得能頒發一枚「大綬景星勳章」給那些潑漆青年,就因為潑漆青年他們再次實踐了「轉型正義」。而在電視鏡頭前聲嘶力竭為民眾吶喊的蔣月惠的「正義」卻被當權者視若糞土,完全沒有任何當權者為她「轉型」、伸張。

 眼下,真正恐懼蔣月惠的不止是屏東縣政當局,而是整個仰賴「轉型正義」吸取大選選票的台灣執政者。因為,當蔣月惠及她背後那些庶民大眾,他們面對國家機器,他們面對權力怪獸,哀哀無告,當蔣月惠在拂曉時分螳臂擋車,痛苦哀號,喊天天不應的那一刻,他們的吶喊實已書寫完成台灣當局「轉型正義」確屬「不正義」的判決書。

 素民的審判,遠比法曹、刀筆吏的審判更撼動人心。孰正義?孰不正義?百姓心中早已敲下審判槌,結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