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729林志成/台北報導

強迫上食農課 教師拒入座

「學校不是展現業績的秀場」

image
食農教育將透過立法,要求公教人員上課,引起教師反彈。圖為台中鎮平國小自種雜糧豐收的情景。(全教總提供)

繼性平教育、環境教育後,食農教育及勞動教育未來也將透過立法,強制要求公教機關人員每年上4小時課程。對此,教師們快抓狂,他們認為「學校教育不該是政策失靈的遮羞布」、「別把學校當成是各部會展現業績的秀場」,要求停止這樣的立法方式。

農委會最近在網路上預告將推動《食農教育法》立法,草案第十七條:「各級政府機關、行政法人、公立各級學校、公營事業機構及政府捐助基金累計超過25%之財團法人,其所屬人員應每年完成4小時以上的食農教育課程。」

這法令強制規定老師每年要上4小時食農教育課程,高雄市教師職業工會發表「學校教育不應是政策失靈的遮羞布」文章指出,推動食農教育有必要,但這種「強迫式」的法令,是最快速也是最粗糙的一種操作,只是讓早就被迫應付各界需求的校園更加疲於奔命,對推動真正「食農教育」幫助不大。

全國教師工會總聯合會理事長張旭政也說,現在性平教育、環境教育都已經強迫公教人員每年要上課4小時,接下來食農教育、勞動教育的立法也擬跟進,老師一年共要上16小時相關課程,他們難認同。

「中小學成為各部會展現業績的秀場,最後就會以『上有政策,下有對策』的態度面對。」張旭政舉例,現在許多學校將老師必須完成的環境教育和自強活動結合,大家找個地方簽到、拍照、上課,將經費消耗完了,敷衍了事。

張旭政表示,政府要推動某種理念,可透過行政命令,以2、3年時間鼓勵老師去研習,讓他們具有基本觀念就好;在法律強制規定,但每年研習內容差不多,最後台下就是一片改作業、滑手機的狀況,少有人在聽課,有何意義?

在中央部會服務的黃小姐說,平時工作很忙,研習讓她可補充一些知識,但用法律強迫每個人去做,不一定有效果,以鼓勵方式來推動比較好。

教育部次長林騰蛟回應,不管是環境教育或是食農教育的課程,如果老師沒意願參與,或是上課時心不在焉,效果都不會好。未來相關法令立法時,教育部會表達立場,不要強制規定老師上課,而是提供資源鼓勵他們自動去增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