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吹國學熱 台不應棄傳統文化
龔鵬程談兩岸
今年甫獲鳳凰衛視集團「華人教育名家獎」,赴大陸任教至今已13年的國學名師龔鵬程,眼看近年大陸國學熱,而台灣則因去中國化將傳統文化拋失,頗有些感慨地指出,台灣過去是華語文化的重鎮,「現在已無此雄心」。
龔鵬程指出,面對大陸經濟崛起,台灣卻未能察覺自己最大的競爭力不是經濟而是文化,可惜的是這最大的優勢「如今正在消失!」龔鵬程說,「對比兩岸令人感傷,台灣丟掉最多的不是經濟而是傳統文化;大陸崛起仍對台灣保有的文化尊重,都丟了則完全沒有值得被尊敬的地方了。」
「感覺大陸睡了一覺就長大了?」遊走兩岸,在台曾創辦南華大學並擔任佛光大學校長的龔鵬程,轉赴大陸後曾任北大中文系教授,擔任大陸國務院籌建的中國國學中心顧問,比較近年兩岸社會,他直言大陸經濟崛起快,是結構因素,但「經濟發展可以快,文化發展是慢的。」
另一方面,大陸此時恢復傳統文化,強調文化自信、文化輸出,自然也有政治維穩及外交考量,但龔鵬程直言:「假的做久了也就成真的」,他舉例,大陸現在年輕人「熱中文言文寫作的比例絕對比台灣高得多。」
對比於大陸如今詩社蓬勃、民間企業推動詩集出版、研究,乃至國家資源推廣的「國詩競賽」高手如雲,龔鵬程反觀台灣,《桃園機場賦》引起爭議令不少文化人汗顏,他指出:「我們過去對文化的熟悉是來自生活中的知識,如今這些已漸漸疏離,這原應是台灣最大的競爭力,如今正在消失。」他指出過去台灣「並不小!」是華文文化的「發電機」。
但龔鵬程仍認為台灣原保留了許多大陸已斷失的傳統文化,如拜關公,「恩主公信仰大陸就沒有」,而台灣的關帝廟延續了唐、明傳統,既有文舞也有武舞,便是大陸所沒有的。他指出全球華人都有關帝信仰,而在台尤見豐富,這樣的文化若能發揚,「既是台灣也是中華文化,不是矛盾,對抗的,不需自毀長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