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護柑仔店 難道禁超商
新聞透視
政策「遇選舉就轉彎」不是新鮮事,愈接近選舉,就轉得愈快。拿中古車商群起反撲汰舊換新政策來說,如果30年前,政府為了保護傳統雜貨店,就禁止超商設立,其實兩者本質相似,但若真的這樣做,豈不可笑?
中古車商不滿因為汰舊換新的5萬元,車主改去買新車、不買中古車,形成不公平競爭。但新車不好,中古車也難好,更難有好的車源流進市場;且如果舊車殘值超過5萬元,也不會硬要報廢舊車,也還是賣給中古車。
說到底,符合汰舊換新、請領減稅的報廢車齡都很高,這都是政府跟民眾想要「消滅」的老爺車。如果不報廢,就等於縱容排汙,難道中古車商不這麼想?還是想用這些老車,美化後再賺一手,這也不對吧!
不可諱言,許多民眾不敢買中古車,是對中古車商與車況的不信任,價格不透明,調表、泡水車、事故車等客訴層出不窮,加上網路平台興起,虛擬通路媒合速度加快,才是中古車愈來愈難經營的根本癥結。
只是到了選舉,中古車賣不好也能與汰舊換新扯一起,這就如同推動電動機車,給予高額補助,卻遭到傳統燃油機車抵制,甚至以「全台近3萬家機車行要倒了」危言聳聽,彷彿打趴電動機車,燃油機車就能永垂不朽。
問題在於,世界在進步,電動汽機車取代傳統燃油車就是趨勢,要保護傳統機車行,應該是積極鼓勵轉型,不是禁止、或讓電動機車賣不動,更不該為了選票而一味討好,對於電動車或是新能源車,同樣如此。
從小黃逼宮uber、傳統機車行悲情攻勢,如今連實施3年的汽機車汰舊換新,都遭中古車商扯後腿,不要論台灣對新創友不友善,光政策一致性都讓人搖頭。只能說要做對的事,不只腦袋要清楚,還得能抵抗選票勒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