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701莊曜聰、謝瓊雲/綜合報導

危機化轉機 牛便便可付電費

農委會將設農業資源循環利用中心

 畜牧業造成碳排放量問題,近年被視為是全球暖化原因之一,隨著環保意識抬頭,畜牧業廢棄物(糞便)處理也成大問題,礙於法令無法直接在田間施肥,農民處理成本提高,加上現有堆肥廠去化能力不足,「便便」成了危機,農委會計畫在全台設農業資源循環利用研究中心,充分利用「便便」。

 台南地區酪農與養雞團體最近成立推動委員會,希望南市設置農業資源循環利用研究中心,農委會畜牧處長謝耀清表示,改善畜牧業廢棄物去化處理是產業升級重要課題,大型畜牧業者可投入資金改善,但小農卻缺乏資源,政府再不協助處理,業者很難永續經營。

 以台南為例,光是柳營酪農區每年生產12萬噸牛糞,相當於6000個貨櫃,高度等同1座台北101大樓,陸禽包括土雞、白肉雞及蛋雞產業,每年產生雞糞量約24萬公噸,達2座101大樓高度,相當驚人。

 林鳳營牧場啟動「酪農4.0」計畫,斥資逾2億設置沼氣發電系統和堆肥場,可回收、分離牛糞,高濃度汙水經環保處理產生沼氣發電,糞渣則做堆肥,每日供應約2600度電,自給牧場約3成用電,可以說這裡的牛會自己付電費。

 漢寶農畜產企業公司是彰化縣規模最大畜牧場,畜養種、肉豬4.3萬頭,場內設置屋頂型太陽能光電系統、3座廢水處理場及沼氣發電系統等,每日約可發電11400度電,減少7.26公噸碳排放量;沼渣與糞便循環再利用做成有機肥、沼液供應給農民施肥,並減少土地受化肥殘害。2017年起更斥資近億元打造示範堆肥場,全新第3座廢水處理廠也將啟用,每日最高處理量為900噸,讓廢水變肥水。

 謝耀清說,但小農負擔不起這種費用,大多期待政府設置農業資源循環利用研究中心,官方也盤整台糖土地,希望朝一縣市一中心邁進,但選址需坐落鄰近產業群聚區域、運輸及處理過程不能產生臭味等,還需顧及地方民意,則是另一大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