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013王玉樹

離岸國產化頻卡關 商機支票難逃打折

新聞透視

image
藍營能源顧問批評,經濟部當初說的離岸風電國產化都是假的,是喪權辱國的條約。(本報資料照片)

 過去民間反彈離岸風電躉購費率太高時,經濟部總是端出國產化效益,說以後台商可與國際廠商組策略聯盟,前往東南亞海外搶商機。結果今年幾大開發商沃旭、CIP都發生國產承諾無法達標情況,加上11月新一階段業者要提交的國產化關聯報告,更傳三分之一做不到,讓人憂慮這張支票兌現要打折扣。

 小英昨天在台北港開心宣揚離岸風電三大契機,其中新商機就是要帶動國內水價基礎、葉片零組件產業。但開發商目前遇到的困難,等於在國產化進度上給予打臉。

 面對開發商採購國產化零組件不足,經濟部長沈榮津雖然日前放話「不符合國產化規定就Out」。看似態度強硬,實則虛張聲勢居多。畢竟如果真讓業者出局,讓第二第三順位遞補,離岸風電開發時程勢必延後,不就等於讓堅持2025年非核家園的政府拿石頭砸自己腳。

 因此可以看到,當丹麥離岸開發商沃旭能源今年水下基樁無法百分之百在地採購後,經濟部就放寬可以千萬基金等替代方案取代。另一開發商CIP因16項風機國產化僅一半達標,風機機艙罩、鼻錐罩等零件都跳票,經濟部也同意在其他方面超買補足,不斷關切伸援手協助。

 只是即使如此,接下來離岸風電國產化要進入發電機、齒輪箱等核心設備,本土商可否承作,難度更多。如果全民花每度5到6元買風電,當初開的的國產化美夢支票打折,屆時這筆帳又該如何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