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205趙春山

處理香港問題,習近平無讓步空間

名家專欄

image
香港法案重擊中美關係。(圖/中央社)

針對美國總統川普11月27日簽署《香港人權與民主法案》,中共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12月2日表示,中共決定自即日起暫停審批美軍艦機赴港休整的申請,並對美國「國家民主基金會」等5個非政府組織實施制裁。中共的反應較預期來得迅速和強硬,因為川普雖簽署法案,但尚未付諸行動,何況外界普遍認為,依據美國憲法賦予總統的外交權限,川普實施法案時,還是擁有許多轉圜的空間,但北京顯然決定採先制行動,不讓對手有機可乘。

中共的反應並不令人意外。早在美國國會醞釀通過這項法案時,中共官方就已多次警告,這是「干預內政」的行為,而在涉及主權獨立和領土完整的議題上,中共領導人一向沒有任何讓步的空間。尤其對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而言,他的當務之急是內政問題,也就是完成2021中共建黨100年目標後,於2022年的中共「二十大」時順利延長他的權位。習近平不能「捨本逐末」,讓香港這場「茶壺裡的風暴」產生外溢效應,壞了他編織已久的「中國夢」。

中共此舉有多重目的。首先,它可視為一次「預防性外交」,希望因此產生的寒蟬效應,不會讓中美關係因香港問題,惡化至一發不可收拾。中共官媒《環球時報》發表社評指出:「這些措施無疑宣示了中國政府不允許美國和西方一些勢力在香港肆意興風作浪的堅定決心。如果美方繼續升級在香港的挑釁,中方採取進一步的後續行動將是可以預期的。」其次,中共希望香港反送中運動群眾,勿因美國的支持受到鼓舞,進而產生誤判。最後,中共欲藉此對香港社會釋出訊息,即中共不會以犧牲主權來換取香港的金融中心地位。正如同《環球時報》所說:「溝通中西方已經成為這座城市的傳統,如果香港社會阻止不了內部的破壞力量,城市無法繼續作為中西的接口運轉,那麼香港進行經濟上的結構性調整,就將是自然的結果。」

中美因香港問題而針鋒相對,其中涉及台美關係與兩岸關係,讓台灣的處境相當尷尬。蔡英文上台後,兩岸關係每況愈下,台美關係則是水漲船高。政府處理香港問題稍有不慎,就會挑動大陸民族主義那根最敏感的神經。兩岸人民感情受到傷害,兩岸關係就會從內部矛盾淪為萬劫不復的敵我矛盾。「以小事大以智」,台灣要面對的可是中美兩大,是當今世上的兩強。

1904年日俄戰爭,清政府表面宣稱「局外中立」,暗地則採「聯日拒俄」之計,看似機關算盡,結果仍不足以自保,讓中國東北在戰後慘遭池魚之殃。歷史教訓歷歷在目,以台灣處境能不慎乎?幸好,政府對香港早有既定政策。

 陸委會於1997年6月發布一份政策說帖,說明政府對香港結束殖民統治的看法。第一,對於英國把香港交還予中華民族,政府表示欣慰;第二,對港政策的目標是希望香港今後能持續自由、民主、繁榮的發展,並保持其在國際社會之地位;第三,我們已制訂了《香港澳門關係條例》,為維持與香港間經貿、金融、交通、旅遊、文教等各項交流提供法律基礎。基於台港同胞血濃於水的情感,我們向來十分關懷香港同胞。今後亦將隨時關注香港情勢變化,以為彈性因應處理。

中共指責民進黨政府和美國一樣,介入香港這場大規模的群眾抗議運動。蔡英文總統也藉此運動強化她「守主權、護民主」的選戰訴求,讓她的民意支持度從去年九合一選舉的挫敗中谷底翻身。但蔡理解香港問題的敏感性,所以她的回應是「支持港人追求民主自由」,而台灣「會關心,但不會介入」,蔡總統的說法,符合上述九七後歷任政府對香港的一貫立場。

我們希望,當蔡總統對香港抗爭事件的態度落實為政府的具體政策時,不要出現任何偏差。畢竟,台灣即將舉行的二合一選舉,可能是1996年台灣首任總統直選以來,最重要的一次民主選舉。執政當局有責任為這次選舉的順利進行,營造一個和平穩定的外部環境。「勝敗乃兵家常事」,重要的是,政治人物不能拿全民利益和國家前途作為這局選戰的賭注。

(作者為淡江大學大陸所榮譽教授、亞太和平研究基金會首席顧問)